顧七七知道,這意味著熱武器開始量產(chǎn)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p>
“同喜?!?/p>
是的,同喜。
是華夏民族的大喜日子。
對外,可不止有匈奴。
想來,再也不會有孟姜女哭長城的典故了。
孟姜女的傳說和阿房女的傳說一樣離譜,甚至更離譜。
就像《阿房宮賦》的作者是大唐杜牧一樣。
全賦運用豐富的想象展開描寫,因為杜牧肯定沒見過阿房宮。
《阿房宮賦》通過描繪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總結秦朝因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借古諷今,警示唐朝統(tǒng)治者理應節(jié)儉愛民。
表面寫秦,實則暗指唐朝時弊。
孟姜女甚至根本沒有生在大秦。
孟姜女哭長城的典故最早源于《左傳》。
本來記載的是:齊國一個大將軍杞梁死后,妻子在路邊哭喪的故事。
西漢時期劉向撰寫《戰(zhàn)國策》在上述故事中加入了哭城的情節(jié)。
說妻子為了懷念死去的丈夫,眼淚把一座城淹了。
唐朝詩人慣體寫了一首《杞梁妻》,又把故事背景改成了修長城。
唐朝另一個詩人寫了一首《同賢記》,干脆直接把大將軍無名無姓的妻子給起了名字,就叫孟姜女。
然后繪聲繪色的寫出他丈夫為修長城累死后,孟姜女眼淚流干把長城哭倒了。
總之,這個典故是一代代文人添油加醋,演化的結果。
包括現(xiàn)代人看到的《白蛇傳》也是一代代演化,才最終成形。
至此,顧七七徹底忙成了一個小陀螺。
不能光給墨家上理論課,重點在于實踐和實驗。
好在玻璃工藝很成熟了,燒瓶、燒杯、燒管之類的也制作了一大批。
度量單位并沒有按大秦的修改,不然一系列數(shù)據(jù)都得修改,太麻煩了。
顧七七只奢望盡快造出蒸汽機和電。
一般來說,像大秦一般的工業(yè)基礎,僅憑理論,從零開始制造蒸汽機可能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
到底是十年,還是十五年就要看墨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