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醫(yī)書,顧七七就起了眾多失傳的醫(yī)學著作。
《神農本草經》部分篇章;《雷公炮炙經論》殘篇;《華佗青囊經》;《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原始版本,當然不全是清中期遺失的。
清代醫(yī)家對古籍的校訂也可能導致某些早期版本失傳。
想到失傳醫(yī)書,她又聯(lián)想到了國人之痛:《永樂大典》。
至于《永樂大典》原版和副本具體何時丟失,史書沒有明確記載。
有說明末的,有說清初的,但無論如何也比后世散落于世界各地的800余卷多得多。
等四爺?shù)腔?,她一定派人抄錄幾份?/p>
也算間接給大清文人增加就業(yè)崗位了,全都給她抄書去。
這些是目前還來得及挽救的,有一些她也無能為力。
只能加強武力,提醒后人了。
比如敦煌遺書。
除非她派人先挖出來再抄錄幾份。
但是洞中的彩塑、壁畫、絹畫、麻布畫、紙畫、幡畫、工藝品就沒辦法了。
想起陳寅恪先生的悲痛之言: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顧七七就忍不住氣血翻涌。
恨!恨之入骨!
痛!痛徹心扉!
不行,武力不足恐懼癥又犯了!
藥石無醫(yī)。
收回思緒,一抬頭,發(fā)現(xiàn)四爺滿頭汗,就叫他快去洗澡。
四爺洗了澡,順便也洗了頭發(fā)。
雖然看了許久,可是顧七七還是不喜歡大清男子的發(fā)型,太丑!
四爺擦干了頭發(fā),也坐到小幾旁的另一邊椅子上,拿起一塊西瓜啃著。
顧七七真想翻白眼兒,至于嘛,澡不白洗了?
不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