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互保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
那就是陳脩楊,曾經(jīng)過來找過陳秀才,想要和陳不倦互保一起考試。
這件事情陳不倦不知道,陳秀才在拒絕對方之后,也沒有把事情告訴陳不倦。
陳秀才教書育人這么多年,早就養(yǎng)出了一雙會看人的眼睛。
從當(dāng)初陳脩楊不愿意跟著大家進族學(xué),他就看得出來這個孩子心思不在讀書上。
加上陳脩楊讀書的時候比較早,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了。他讀了那么多年的書,也沒有說想要參加科舉。
偏偏等到陳不倦回來了,陳不倦要參加童試的時候,他突然來了一句他也想?yún)⒓印?/p>
陳秀才就覺得十分可笑。
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拒絕了,不僅僅是因為他不信任對方的人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想對方膈應(yīng)陳不倦。
科舉這么重要的事情,是容不得半點閃失的。
他不允許有任何人,企圖阻礙陳不倦往上爬。
除卻之前說的那些,參加縣試的考生還需要有一名廩生具保。
廩生具保與五人作保一樣,都是為了保證參加考試的考生,是本地戶籍,不頂名代替、不匿喪、非奴籍、且家世清白。
這種雙重保障的做法,就是為了防止考生收買別人,然后出現(xiàn)冒名頂替之類的情況。
陳不倦之前被養(yǎng)父母賣過,不過由于賣給的是王老三,對方是個不正規(guī)的奴隸販子,所以他的情況并不算是奴籍。
其實就算陳不倦因此成了奴籍,只要陳家把他與養(yǎng)父母的關(guān)系告知官府,也是可以花一些銀錢從新改回來的。
至于什么是廩生,廩生就是秀才之中的優(yōu)等生。
廩生每個月都能領(lǐng)到補助的廩米,根據(jù)每個地區(qū)的不同分量也不同。
一般都是一個月六斗米,像是他們庭河這種比較富足的地方,廩生每個月可以領(lǐng)到八斗米。
這些廩生還會參加歲考,名列前茅者還有賞銀可以拿。
然后廩生會給參加縣試的考生作保,每個考生也會給他十兩的作保費,也算是廩生每年的一筆不小收入了。
一個縣只能有二十個廩生,然后非常巧的是,陳秀才就是一位廩生。
因為有陳秀才這個老師幫忙,參加考試?yán)锖芏嗖欢牡胤?,陳不倦都可以從老師這里得知,這給他省去了不少的麻煩事。
加上他們家就住在縣城里,不僅可以提前得知考場情況,還能早早就開始t打聽縣令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