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聽見升官,姜蜜有些茫然。不光他,過來開門的衛(wèi)老頭也一樣。
“又要升官了?前頭不是剛升過?”
衛(wèi)老頭心里還犯嘀咕,之前聽別人說過,文官想升職比較難,因為立功的機會不多,主要靠述職考評,根據評價決定升遷。哪怕官運好的很多也是三年一跳,哪有像三郎這樣一年三跳的?
衛(wèi)成不清楚他爹在想啥,他邊走邊問:“爹今兒個是不是沒出過門?外頭傳那些聽說了嗎?”
“你是說國丈多行不義遭了雷劈?”
“嗯?!?/p>
“這事兒都傳瘋了,不用出去就能聽見有人邊走邊唱,我們下午還在說能有這么巧的事?是真的?”
衛(wèi)成點頭,說:“是真的,具體怎么個情況不清楚,人的確沒了。國丈一沒,他膝下幾個兒子全要丁憂,就空出了職位來,那職位要緊皇上不敢隨意提拔人,有準備讓我頂缺。這事我進宮的時候聽皇上提了一句,圣旨下來之前不敢說死,爹你們知道了也別出去聲張,等等看吧?!?/p>
聽到說升官吳婆子也從屋里出來了,問他大概是升幾品?
“還不一定的事……”
“每回都這樣,我還不知道你?就說幾品吧!”
衛(wèi)成停頓一下,跟著比出四根手指。
“四四四、四品官?”
“皇上有心將我調去通政司,做右通政,是正四品官,衙門里的三把手。”
吳婆子腿一軟就要往地上滑,好在她邊上就是姜蜜,姜蜜眼疾手快扶了一把,才讓她穩(wěn)住。這會兒吳婆子整個人已經神游天外了,那模樣很像當初誥命加身的時候,她也是這么一臉癡傻,啥事兒都顧不上,腦子里只有正四品官,正四品京官。
八輩祖宗在天有靈,祖宗保佑。
剛才一直沒吭聲的硯臺仰頭問說:“四品官很大嗎?”
姜蜜摸摸他頭,說著要是在地方上四品是很大的官,在京城嘛,頭頂厲害的還多,“可你爹這么年輕,這年紀很多都還在考舉人,能當四品官厲害極了?!?/p>
硯臺聽著這話也很興奮,臉蛋紅撲撲的,姜蜜知道他心里對男人存著崇拜,只是嘴硬不說。
“對了,相公你說通政司,這通政司是什么衙門?”
衛(wèi)成帶頭往廳里走,進屋之后坐下來才說:“官員呈遞進宮的文書就從通政司走,還有民間伸冤,包括登聞鼓告御狀的全都歸通政司管。那衙門里最大的官是正三品通政使,通政使姓劉。劉大人年事已高,精力不比年輕人,這兩年管的事越發(fā)少了。那邊衙門大小事主要是左右通政商量著辦,國丈先前能攔下那么多狀告他的很大一方面就是把持了通政司,堵了皇上一雙耳?!?/p>
“這個通政司比翰林院咋樣?”
“不好比較,翰林院是個修書編書外加給皇上讀書講經的衙門,這邊做學問的多,做實事的少,活都清閑。讀書人稀罕翰林院出身,這個出身是塊好踏板。你有能力在這兒熬幾年就會去其他衙門,一直在這頭待著也不見得是好事?!?/p>
很多老翰林就是做學問厲害做實事不行,他們編書修書帶帶新選進來的庶吉士就是半輩子。多數人并不想在翰林院一待半輩子,他們只想拿翰林院當跳板,顯露出才能好盡快去實權衙門。
衛(wèi)成走的這條路就是科舉出仕的讀書人做夢都想要的。
雖然沒直接說通政司好,吳婆子又不傻,能聽不懂?她褶子都笑出來了,樂夠了才說:“這衙門好,以后再有嚴彧那種不長眼的說老婆子我不配封誥命,就讓他找你說,告御狀你們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