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王公,眼見這世道一日亂似一日。流寇如蝗,餓殍遍野,官吏只知橫征暴斂,中飽私囊。昔日文景之治,光武中興,百姓尚得喘息。如今……”
他搖了搖頭,語氣沉重,“弘每每念及此,常夜不能寐啊?!?/p>
他放下酒杯,目光投向院墻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聲音帶著一種悵然若失的感慨:“弘曾聽家父說過,想當年,先祖中山靖王在時,雖為藩王,卻最是體恤民情,常言‘王者以民為天’。每逢災(zāi)年,必開倉放糧,親巡屬地,撫慰流民……那是何等景象?宗室與民同休戚,社稷方能安穩(wěn)。天下理當是天下人的天下?!?/p>
當年的中山靖王到底是何等人物,他其實并不清楚,卻也不重要。
根據(jù)坊間流言,這位中山靖王其實樂酒好色,甚至有子孫一百二十余人。
大概是沒這么多的,不過應(yīng)當也不少。
這也是導(dǎo)致中山靖王這一脈漢室宗親不值錢的原因之一。
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不過,并不能因為他中山靖王子嗣多,就認定其是個只會吃喝玩樂的混蛋。
當年的周文王姬昌,不也傳說有子嗣百人嗎?
當然,不管這劉勝到底是什么人,在劉弘嘴里,中山靖王,必須是英雄豪杰!
他話鋒一轉(zhuǎn),“可嘆如今,宗室零落,皇綱不振,奸佞當?shù)?,黎民倒懸。弘每每思之,常感五?nèi)俱焚。弘身為宗室之后,雖位卑職小,僻處鄉(xiāng)野,可見民生如此疾苦,亦感同身受,痛徹心扉?。 ?/p>
那句“痛徹心扉”,配合著他臉上那種深沉的、幾乎要化為實質(zhì)的憂患之色,顯得格外情真意切!
王衍本是耿介忠直之人,對漢室正統(tǒng)有著天然的維護之心。
此刻聽著劉弘的肺腑之言,看著他眉宇間那化不開的憂色,再聯(lián)想到他平日里在鄉(xiāng)間的作為,公正斷案,自掏腰包平息糾紛,在這饑荒時節(jié)設(shè)粥棚……樁樁件件,都與那些只知搜刮的污吏截然不同!
“子高之言,深得吾心!”
王衍動容了,花白的胡須微微顫動,渾濁的老眼竟有些濕潤,“不想在這鄉(xiāng)野之間,竟有亭長如此心系社稷,不忘先祖遺風!中山靖王仁德之名,史冊有載。劉亭長雖處微末,然此心此志,殊為可貴!宗室有后如君,實乃……實乃不幸中之萬幸也!”
他本想說“漢室之幸”,但話到嘴邊,終究覺得這世道提“幸”字太過諷刺,臨時改了口。
子高,正是劉弘的字。
王衍的話,表露出了他對劉弘的認可與肯定。
見目地已然達到,劉弘的心放了下來。
接下來的交談,氣氛更加融洽。
劉弘虛心請教經(jīng)學中一些典故釋義,王衍也樂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