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色四合,涿縣劉氏宗祠內(nèi)燈火通明。
族長劉琰和幾位族老陪著劉虞敘話,只是氣氛已不如先前熱絡(luò),隱隱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尷尬和焦慮。
那報信的仆人早已將劉弘的回復(fù)一字不差地稟告了,劉虞聽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動怒,還笑著說道:“無妨,公務(wù)要緊?!?/p>
只是他越是如此,劉琰等人心中越是忐忑。
終于,仆從通報劉弘到來。
隨著祠堂外傳來腳步聲,劉琰等人如蒙大赦。
祠堂的木門被推開,劉弘的身影出現(xiàn)在門口。
他已換下官袍,穿著一身深青色的常服,更顯得身姿挺拔。
他的目光第一時間便落在了主位上那位氣度雍容的中年男子身上。劉虞也正抬眼望來。
兩道目光,在半空中無聲交匯。
劉虞年約三旬,面容清癯,留著三縷長須,雙目溫和有神,身著樸素的深色布袍,只在腰間懸著一塊象征身份的玉飾,通身上下并無過多奢華之物,卻自有一股從容氣度。
劉弘的目光中閃過一絲了然。
劉虞果然如傳聞中那般,重實(shí)務(wù)而輕浮華。
他穩(wěn)步上前,在堂中站定,對著劉虞的方向,深深一揖,聲音清朗。
“下吏劉弘,拜見使君!公務(wù)纏身,未能及時相迎,勞使君久候,弘之罪也,萬望使君恕罪!”
祠堂內(nèi),燈火搖曳,將兩人的剪影投在肅穆的墻壁上。
油燈燃燒發(fā)出細(xì)微的噼啪聲,空氣里彌漫著香燭的氣息。
劉虞并未立刻讓劉弘起身,只是靜靜地打量著階下這位讓他等待了半日、傳聞中“樂善好施、勇立軍功”的宗親子弟。
他點(diǎn)了點(diǎn)頭。
此子沒有讓他失望。
若是得知他等在此地,便舍了公務(wù),急匆匆的跑來,那才是真正令他失望。
跟在劉弘身后的劉備,見劉虞贊許的點(diǎn)頭,心中也是多有感慨。
阿父看人真準(zhǔn)!
堂下,劉弘保持著躬身的姿態(tài),背脊挺直如松,等待著劉虞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