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xué)里,暖風(fēng)吹拂,青草拂動。
劉弘猜到方才詢問自己的中年人是蔡邕,臉上立刻堆起熱情且真誠的笑容。
像蔡邕這種純?nèi)迳?,最是好忽…結(jié)交的。
他快步上前,深深一揖,然后牢牢握住蔡邕的手臂,“哎呀呀!原來是陳留蔡君當(dāng)面!在下涿郡劉弘劉子高,久仰伯喈兄大名!久聞兄長文章書法,冠絕當(dāng)世,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見劉弘如此熱情,蔡邕為之一愣。
沒想到,他才來到洛陽第二日,竟就碰到他的仰慕者了!
他的嘴角微不可察的翹了翹。
平日里,蔡邕當(dāng)然是要做出一副不慕虛名的樣子。
可讀書人嘛,千百年來從來都是那個死樣子,總想著既要…又要…
收回心神,蔡邕反手抓住劉弘的手臂,也是笑道:“子高賢弟,方才對為兄的稱贊實在過譽了些!為兄,其實不過是略有些才學(xué)罷了!”
兩人越聊越是投機,最后竟是席地而坐,就在這太學(xué)的廣場上攀談起來。
劉弘笑問道:“不知兄長來洛陽何事?”
蔡邕略一猶豫,還是將他此行的目的和盤托出。
當(dāng)初桓帝還在世時,曾聽說過蔡邕的名聲,因此想要召他入洛陽為官。而蔡邕卻看不上桓帝,認(rèn)為其不能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因此拖病不肯前來。
只是,讀書人嘛,尤其是他這種名滿天下的大儒,總是在著書立說之后,想要再來一番實戰(zhàn),證明其能半部《論語》治天下的。
蔡邕這次來洛陽,也是因桓帝駕崩,新帝初立,所以來洛陽觀察形勢,看看如今的時機適不適合出仕。
劉弘聽完蔡邕來洛陽的理由,抬起頭,深深的,且眼神古怪的看了蔡邕一眼。
蔡邕在政治上果然是個白癡!
如今這個時候,洛陽朝廷正是你殺我,我殺你,將權(quán)力搶來搶去的階段,洛陽城中家大業(yè)大,根深蒂固的世家子都有可能翻船。他蔡邕一個孤身獨來的外州大儒,此時來趟渾水,不是上趕著被人細(xì)細(xì)剁成臊子嗎?
劉弘并不知道歷史上蔡邕此時在不在洛陽,萬一是蝴蝶效應(yīng),那蔡邕一旦卷入政治事件,以其政治水平,存活的概率極小。
蔡邕被劉弘看的有些發(fā)毛,咳嗽一聲,開口問道:“子高賢弟,可是有何不妥嗎?”
劉弘嘆了口氣,將盧植趕赴洛陽,勸說竇武不成的事情說了一遍。
蔡邕聽完,也是為之嘆息。
話說到這里,甚至不用劉弘開口相勸,他就在心中熄滅了短期內(nèi)出仕的打算。
那位一手執(zhí)掌朝政的竇大將軍如此張揚,日后一定是會出事情的。
他雖然政治水平不高,可歷史讀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