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扶住老人的動作自然流暢,言語溫和如春風,看得周圍人更是心頭一熱。
能將他們這些人當人的人,不多的。
一聲聲“劉公仁義”、“亭長恩德”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更多的人拜了下去!
劉弘躬身回禮。
直起身來,他望著這些淳樸的百姓,不禁潸然淚下。
這次全然發(fā)自真心,并無半點心機摻雜其中。
天下興亡,百姓皆苦。
從來如此!
而自施粥之后,劉弘的名字,連同他“急公好義”、“體恤貧弱”的評價,悄無聲息地借著這些百姓之口,在涿縣城中進一步蔓延開來。
……
數(shù)日后,亭舍內。
兩個面紅耳赤的漢子正吵得不可開交,唾沫星子橫飛。
一個叫張二,是里中有名的潑皮無賴;另一個叫李牛,是個老實巴交的佃農。
爭執(zhí)的起因,是張二家的一只半大公雞跑到李牛家菜園里,啄食了剛冒頭的幾顆菜苗。李牛心疼,一怒之下用土坷垃砸雞,結果失手把雞腿打折了。張二揪住不放,不僅要李牛賠雞錢,還要他賠誤工錢,獅子大開口,數(shù)額足夠買十只雞。
李牛急得滿頭大汗,只會反復念叨:“俺不是有心的……賠些錢俺認,可這要的也太多了……”
圍觀的鄉(xiāng)鄰議論紛紛,大多同情李牛,卻懾于張二的兇悍,不敢出聲。
劉弘端坐于主位,面無表情地聽著雙方陳述。
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輕響。
待兩人吵得口干舌燥,聲音漸歇,他才緩緩開口。
“張二,你的雞,啄食李牛家菜苗在先。菜苗雖小,亦是辛苦所種,是你家雞損人在先?!?/p>
“李牛,你驅趕公雞,本無過錯。然以土塊擲雞,致其腿折,下手失了分寸,有過在后。”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兩人。
“此事,雙方皆有責。然主責在張二之雞毀苗。依我看,扣除菜苗的價錢,李牛賠償你些雞錢也就是了。至于誤工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