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見到的神諭,是一條十幾厘米長的細(xì)帶子,像領(lǐng)口裁下來的一圈花邊,精致美麗卻也很小。
可眼下這條……這條如果是神諭的金紋銀帶,瀑布一樣,直直從天空中垂落,一疊一疊垂落在她身上。
會造成這個景象,的確是因為神諭力量實在是太過于磅礴,聶莞一時之間沒辦法完全吸收。
這條神諭的名字就叫“明鏡臺”,是與靈族融合后,明鏡臺之靈饋贈給她的神諭。
當(dāng)然,實際上,是和平概念賦予她的力量。
屬于和平概念自己的力量。
聶莞時至今日才終于知道,所謂的神諭,原來就是概念的切片。
和平說,它所追求的境界是天下大同,所以這會是它的一條神諭;要實現(xiàn)這個境界,不同的人有種種不同的權(quán)勢,仁義禮智信是一種,心如明鏡臺也是一種,道法自然清靜無為也是一種,這些也都是從屬于它的神諭。
當(dāng)然,有些詮釋不全是為了它,所以有些神諭的歸屬也很龐雜。
眾鏡相照便是既歸屬和平又歸屬其他概念的神諭。
所以,神諭某種意義上,也已經(jīng)是獨立的存在。
就像靈族的這種存在方式。
它們誕生于人族的思潮,每個族群之間有很大的重合部分,但是一旦獨立,便自成一派。
概念也是這樣,神諭也是這樣。
一重又一重,疊屋架塔一樣不斷往上壘,總有更加形而上的存在。
只是神諭還沒來得及誕生靈智罷了。
聶莞猜測,直到事情撕扯出個結(jié)局來,神諭也不會發(fā)生變化的。
和數(shù)千年的演化相比,眼下的一切風(fēng)起云涌,都只是彈指剎那。
剎那之間,根本不足以積累起質(zhì)變。
這也是好事。
不會有新的變化,就意味著她只需要應(yīng)付這個概念就足夠。
神諭消融在體表,流淌進(jìn)身體內(nèi),像在泡溫泉,整個人都想要放松下來,全身心地接受它的沐浴。
聶莞卻精神緊繃,急速運轉(zhuǎn)著,一丁點兒也不肯放松。
當(dāng)知道神諭的真相后,神諭就成了她唯一一個能解剖諸多概念的途徑。
接受神諭的過程,更是和這些概念僅有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