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嘴上不是這樣說的,在和王二太太討論的時候,他說的是:“我看燁哥兒外任更好,父子兩個要避嫌?!倍疾皇鞘裁葱」倭耍堑攘譄钌狭巳?,按照本朝的潛規(guī)則,父子兩個就會有一個要外放。
對于賈政來說,當(dāng)然是妹夫留在京城更好,怎么說這也是同輩人。
王二太太她倒是想要他留在京城,因為他有皇上的信重,他剛回來那天,皇上居然和他一起用了午膳,要是他能和皇上提一提元春,或許就能讓皇上重新把注意力放到女兒身上。
也正是因為有這個想法,所以昨天她招待的時候十分周到熱情,就連對著賈敏這個小姑子,臉上的笑容都變得燦爛,燦爛到賈敏看了,默默的提高了心里的防備。
事有反常必有妖。
在榮國府談?wù)撝譄钏麄兊臅r候,他正在帶著崔玥跟兒子歸寧。
等走完了這一家,他就沒有什么親戚要走了,因為林家數(shù)代單傳,沒有什么姑奶奶之類的親戚,至于說外家的話,遠(yuǎn)的已經(jīng)淡了,近的比如林如海外祖家,也已經(jīng)敗落了。
林如海有個舅舅,壯年沒了,本來他有個表哥,年紀(jì)輕輕考中了舉人,當(dāng)時看前途光明,但他運氣不好,進(jìn)京科舉的時候因為一場大雨,偶感風(fēng)寒,然后就纏綿病榻,科舉不成,還丟了性命,留下孤兒寡母在老家讀書,因為他們讀書天賦平平,到如今還止步于秀才,沒有考中舉人,所以一直都在老家,林燁至今沒有和這兩個表哥見過面,而且或許是因為兩家差距越來越大,上面的長輩又都去了,他們回鄉(xiāng)后,兩家的往來就淡了。
這就是文官們的弊端了,如果家中子嗣單薄,又運氣不好沒有生出讀書種子,一代還能維持門庭,連著兩代就要衰落,連著三代,淪為寒門也不出奇,就好比林如海舅家,不算旁支,只是幾十年功夫,功名最高的就止步于秀才了。
從這方面來說,有爵位的有先天優(yōu)勢,就算子孫不成器,也可以在祖宗的恩蔭下吃老本,但爵位的獲得太難了,而且大盛的爵位除了皇后娘家,基本上都是拿真刀真槍在戰(zhàn)場上拼出來的。
對于林燁來說,他這是毛腳女婿第一次上岳父岳母的家門,他們成親是在霖海府,之后三朝回門也只是夫妻兩個去了崔玥娘家給她買的宅子,那里沒有他泰山泰水,只有兩位遠(yuǎn)道送嫁而來的大舅哥。
雖然他沒有來拜見,但顯然燕奚長公主夫婦對他這個女婿是很滿意的,因為他真的做到了當(dāng)初的承諾,到如今孩子都快周歲了,他身邊一直沒出現(xiàn)別的女人。
所以如今登門,他受到了十分熱情的招待。
他和岳父、兩個舅子一起說話,那一頭,長公主把女兒外孫叫到了內(nèi)室一起說私房話,不可避免的也問起了林燁接下來的去處。
崔玥如實說了,夫君說沒有必要瞞著,不過她用的詞也只是可能。
而長公主聽到這個可能,卻知道這基本就是定下了,聽到這么遠(yuǎn),她臉上的笑容頓時就收了起來。
她心疼女兒,不忍心女兒跋山涉水去那地方,要知道,到了如今,那還是犯人們最不想去流放地之一,所以她想說讓女兒別跟著去,但這怎么行?
女婿身邊沒有其他女人,女兒要是和他兩地分居,那不是白白的給別的女人讓位了?
所以話到嘴邊,她把話吞了回去,把女兒摟到了懷里:“玥兒,要是女婿真的去了那里,你就要辛苦幾年了,好在女婿不會一直在那邊任職,遲早會回來的。”
崔玥一聽,就知道母親的意思也是讓她跟著去,她也知道是要這樣,只是:“我明白,只是舍不得安安。”
燕奚長公主輕輕拍了拍她的背表示安慰:“沒事,你放心去吧,孩子祖父祖母會照顧好他的,我們也在,我會時不時就讓你哥哥嫂嫂過去看看他,你不用擔(dān)心,最好你這幾年再生個孩子出來,林家數(shù)代單傳,重視子嗣,要是你生了兩個兒子,你就是林家的大功臣。”
一個兒子還是太不保險了。
崔玥說到這個有些臉紅,“啟昭說我才剛生沒多久,要養(yǎng)幾年身體再說生第二個的事?!?/p>
長公主忍不住笑了,笑紋深深,很是欣慰:“這話很是,自己的身體為重。”她覺得原本就順眼的小女婿現(xiàn)在更順眼了,再一次慶幸那時候自己眼光好,讓女兒去參加賞花宴,得了這么一樁好姻緣。
想到這里的時候,長公主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大女兒,無聲的嘆了一口氣。
要說起來她大女兒的日子也不算差,膝下有親生的兒女,只是她的日子可沒有小女兒輕松,女兒跟女婿在任上,上面沒有公婆要伺候,也沒有糟心的妾侍要處理,只需要專心當(dāng)好賢內(nèi)助就可以了,而大女兒那邊,上面有兩層婆婆,內(nèi)院有一個得寵又生了兩子的妾室,作為嫡母還要照顧庶出的子女。
看看小女兒的樣子,好像她沒有出嫁一般,甚至比未出閣時還容光煥發(fā),而大女兒這幾年滄桑了不少,她這做母親的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
只是她做不了什么。
因為大女婿并沒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他愛重嫡妻,看重嫡出子女,他只是和其他千千萬萬的男人一樣,小女兒只是特別幸運,她身為母親,希望她能一直幸運下去。
接下來林燁又去拜訪了他的座師,也就是他參加春闈時的主考官,之后就是和他的同科、同窗們見面往來,比如松陽書院出身的計朋與和丁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