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找了而沒有找到,或是找到了卻沒有用,那豈不是說,他李純當真只是個凡夫俗子?
當然這些念頭李純本人或許沒有剖析得這樣明白,只是本能地回避。
但是仙佛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他那點根本沒有掩飾的渴望落在有心人的眼中,自然有的是人愿意主動幫他達成心愿。
宦官能始終得到皇帝的信任,說穿了不過是四個字:投其所好。
皇帝愛美人,他們就獻美人,皇帝愛金銀,他們就送金銀,皇帝好奢侈,他們就修宮殿,皇帝想要游宴,他們就勸他去打獵、巡幸……絕不會像那些文官一樣喋喋不休,反復(fù)勸諫。
現(xiàn)在皇帝想要求神問佛,他們當然也要想帝王所想,急帝王所急。
仇士良只不過是離他最近,所以動作也最快的那一個。
或者說,他從來不是一個人。
所以仇士良鼓動皇帝,主動提出可以暗中尋訪高人這件事,能瞞得住外臣,卻瞞不住內(nèi)廷,該知道的人都在第一時間得了消息。
梁守謙恭恭敬敬地站在俱文珍面前,問道,“俱公,我等可要設(shè)法阻攔?”
“阻攔?為什么要阻攔?”俱文珍不解地問。
梁守謙比他更加不解,“那仇士良狼子野心,蠱惑陛下,我等自然要勸諫陛下,使圣聰不至于被蒙蔽……”
他越說越小聲,終于停了下來,因為俱文珍一直在用一種很驚奇的視線盯著他。
“倒是忘了,你是良胄入仕?!本阄恼浜攘艘豢诓瑁菩Ψ切Φ?。
梁守謙頓時臉色漲得通紅。
大唐的宦官權(quán)勢極大,自然成了許多人眼中的青云之路、終南捷徑,所以宦官得勢之后,就可以娶士族之女為妻,收養(yǎng)義子、援引族人親友和同鄉(xiāng)入宮,發(fā)展出大大小小以家族為主的宦官勢力。
一些底層的士族官宦子弟,若是科舉無望,或是迫于生計,就會借由姻親的援引入宮做宦官,這就叫良胄入仕。
俱文珍是如此,梁守謙也是如此。
因為是士族子弟,讀書明理,進宮之后又有人扶持,升遷自然十分迅速。
梁守謙入宮不過十年,以三十歲的年紀,就坐到了樞密使的位置上。
要知道,二十九歲的白居易才剛剛考中進士,還是同科之中最年輕的那一個。
但宦官就是宦官,走上這條路,就脫不了“幸進”的名聲。
俱文珍這么說,顯然是在指責他忘了自己的身份。
他是宦官,不是文官,更不是憲臣,勸諫皇帝的話,哪里輪得到他來說?
不過梁守謙的行事確實不像一般宦官那樣張揚,機敏又縝密,也難怪皇帝倚重。
見他如此,俱文珍就長嘆一聲,放下了手中的茶盞道,“圣聰哪有那么容易被蒙蔽?仇士良能做成此事,說明這就是圣心。陛下想做的事,我等聽吩咐就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