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眼看她露出“今天就到這里了”的表情,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開口。
包括李純。
所有人都反映過來,意識到雁來確實不需要著急。
等她坐上那個位置,還不是想怎么封就怎么封,想怎么葬就怎么葬?
這就顯得他們這會兒的斤斤計較很可笑了。
所以李純立刻就下定決心,“可依太平公主舊例,加封皇姑為鎮(zhèn)國大長公主,以軍禮下葬。只是禮儀繁瑣,恐怕需要耗費些時日?!?/p>
“罷了,還是不要勉強(qiáng)的好。”郝主任善解人意地道,“雁帥真的不急。”
但我們很急??!
李純覺得那枚金丹是真的有用,他到現(xiàn)在也沒感覺到疲倦,甚至雁來和郝主任的態(tài)度也沒有讓他憤怒,他的身體依舊康健,頭腦也仍然清晰,自然知道她們不過是在演戲。
歸根結(jié)底,是他給的籌碼不夠。
所以他根本不理會郝主任跟幾位宰相的拉扯,直接問道,“她還想要什么?”
郝主任微微一頓,才道,“雁帥想改隨母姓?!?/p>
那跟全圖鑒還差一個有什么區(qū)別?
初聽這個要求,還有人沒反應(yīng)過來。
因為乍一看,這似乎與眼下他們所議的事沒有任何關(guān)系。
但很快眾人就轉(zhuǎn)過了彎,隨母姓,不就是要改為國姓“李”嗎?
大唐雖然也有諸多避諱,但國姓還真不用避。甚至因為國初時將趙郡李氏、隴西李氏定為五姓七望,天下間冒姓者不知凡幾,繁衍至今,已是實實在在的大姓。
而且大唐皇室為了表示對臣子的信重,偶爾也會賜名賜姓。
比如振武節(jié)度使張奉國,原名就叫張子良,而阿跌光進(jìn)和阿跌光顏之后都會被賜李姓。
大致而言,這其實更像是一種表態(tài),因為被賜名的臣子基本都是降將,改名自然也有改過自新之意,選的也是忠心體國之類的字,而被賜姓的則大都是胡將。
但不管怎么說,改姓這事在大唐雖然不是很常見,但也不算稀奇。
但是雁來要改姓,改的當(dāng)然不只是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