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的人是下半晌才到的。
按理說,咸安公主是姑母,李純應(yīng)該親自到場的。但他顯然很不想跟雁來碰面,所以只派了人過來。
陣容倒是很龐大,宦官以俱文珍為首,朝臣以李吉甫為首,宗室則來了幾位親王。
可以說是把面子給足了。
而且還帶來了李純的圣旨,給予了一系列的加恩。其中有給咸安公主的,也有給雁來的。
雁來的加官進為檢校兵部尚書,爵位沒變,但增加了封戶,不過最重要的一條,自然還是雁來改姓為李,并記入李氏宗譜之中。
今天之后,她就是李雁來了。
這事雖然早就已經(jīng)說好,但直到今天才算是徹底定下,幾位宗室親王也是為此而來。他們回去之后就會開始走流程,等咸安公主下葬,雁來去謁過祖宗陵寢、拜過宗廟,便算是禮成。
大抵因為李純不在,又是這樣的場合,所有人都客客氣氣的,氣氛還算融洽。
就連俱文珍,面對雁來時也沒什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情緒。
雖然上回被針對的人其實是他,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那是做給皇帝看的。俱文珍對雁來沒什么怨恨,雁來也不會在這時候針對他。
祭拜結(jié)束,雁來將這一行人送到寺門外。
上了馬車,俱文珍回過身,看到仍站在原地目送他們的雁來,心下不由悵然若失。
第一次見面那天,他就覺得,那或許是對付雁來的最佳時機。其實就算當(dāng)時動了手,勝負(fù)仍未可知,但錯過了那個機會,就再也沒有勝的可能了。
如今他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只是為了讓那一天來得更晚一些。
但究竟有沒有用,就連俱文珍也說不清楚。
……
兩位公主的陵寢,自然不像是帝王陵墓那樣,需要耗時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去營建,早就已經(jīng)修得差不多了——玩家也參與到了建設(shè)工程之中,雖然主要是去了解古代陵墓的建筑流程。
所以第三天,咸安公主就下葬了。
——衛(wèi)國公主的葬禮安排在后面幾天,免得一直是咸安公主的陪襯。
靈柩從寺里出發(fā),太常寺的官員在前方奏樂,高唱《薤露》,雁來捧靈走在靈柩前方,后面是隨葬的一應(yīng)器物。
出了寺門,就見街道兩側(cè)都搭了一排排的棚子。這是路祭,因為陵墓離城很遠(yuǎn),很多人并不會去那邊參與下葬儀式,所以就只在出殯時在路邊設(shè)棚祭奠。
今日來路祭的,不只是皇親權(quán)貴和朝廷百司,還有以王元寶為首的長安商人。
因為按照禮儀,他們是沒資格進寺廟去靈堂前祭拜的,就只能在此路祭。
本來路祭一般是半里一棚,但因為人太多,棚子都擠在了一起,即便如此,也一直延綿到了長安城外。
另外還有連靈棚都搭不起的普通百姓,干脆買上一刀紙錢,在路邊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