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鳴同學(xué),你知道‘希望育成計劃’嗎?”
“那是什么?”
一個有些熟悉的名詞跳入北鳴忍的耳中,可她卻對此似乎完全沒有印象。
羅素難得地輕微睜大了眼睛,對她的并不知曉此事感到有些驚奇。
“據(jù)說這是某個非常出名的推理作品里的設(shè)定。這個計劃的目的,是想要培養(yǎng)出擁有人類一切才能的代表,全世界人類‘真正的希望’——‘超高校級的希望’?!?/p>
“超高校級的希望?”
北鳴忍忽然間感覺到哪里不太對勁,她的直覺敏銳地告訴她——她對于羅素所說的這些詞匯很熟悉,可是她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這些詞匯所代表的含義與內(nèi)容。
她捂著腦袋,這種一知半解的感覺,讓北鳴忍感到一陣不適。
可眼下正是探索羅素過去的最佳時期,出于這個目的,她只好把所有的不適拋諸腦后,繼續(xù)推進著實驗的進展。
“你說這是推理作品里的設(shè)定所以它在我們的現(xiàn)實里并不存在,對嗎?”
“沒錯?!绷_素點點頭,“但是它所在的作品實在太過火爆,以至于這一設(shè)定的出現(xiàn),立即在科學(xué)界與教育界掀起了轟然大波。那段時間,人文社科的專家們都在議論這個話題——在我們現(xiàn)實的社會之中,是否能夠重現(xiàn)‘超高校級的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全能的天才?
“基于這一理論,這些專家們分為了兩個流派。一個流派是崇尚原著作品方式的科技派,他們認為天才是從基因?qū)用姹阋炎珜懞玫某绦?,只有像原著一樣,利用科技研究,進行人體實驗,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全能型天才;
“而另一流派是看似更加溫和的人文派。他們認為人類具有無限的潛力,在人類的歷史上不乏像愛因斯坦這樣不動用科技,而自然培養(yǎng)出來的人造天才,這說明了只憑借人的力量,也并非不能經(jīng)過訓(xùn)練而達到多項全能。在他們的理論之中,只有人親手培養(yǎng)出的天才,才能代表‘人類真正的希望’。
“而我的父母,正是人文派的一員。和當(dāng)時大多數(shù)的人文派成員一樣,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實驗,去培養(yǎng)一位全能的天才。于是,在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下午,我的母親找到了與她有相同理念的我的父親,并以實驗為由結(jié)婚并生下了我?!?/p>
北鳴忍消化著羅素給予的信息,很快她便迅速理解了對方的意思。
“所以,你說的實驗”
“正如你想的那樣?!绷_素的話語里似乎聽不出什么波瀾,“我的童年除了沒有上學(xué),但過得依舊挺幸福。雖然我的父母之間沒有感情,但他們都奉承著‘要讓孩子以積極的心態(tài),在愛的環(huán)境下’學(xué)習(xí)。他們在我面前時永遠扮演的是一位開朗樂觀的父母,從不會表露出任何負面情緒。因為這對他們而言,也是情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