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得選,對于剛經(jīng)歷過絕望窒息的人而言,再回去品味,就是數(shù)倍甚至是數(shù)十倍的煎熬。
女人和他之間明明沒有牽連,可冥冥之中卻仿佛有一條鎖鏈,一頭攥在女人手里,一頭圈在自己脖頸處。
牌坊后面,是連續(xù)三十幾層的向下臺階。
薛亮亮不由有些疑惑,按理說,除非特定地勢環(huán)境導(dǎo)致不得不這般去營造,否則大部分有牌坊的古代村鎮(zhèn),都不會選擇這種一進正門就下沉的格局。
古人們更喜歡墊高一點地勢,牌坊在前也在下,后頭地勢拔高一些,這樣更能襯出氣勢。
而這里,不墊高就算了,還特意人為修凹下去,且凹得這么大。
怪不得先前自外面看向這里時,鎮(zhèn)子里建筑物朦朧感很強,因為它們有一半其實是被遮蔽住的,只留下上半部分可以看見。
另外,臺階的造型也很奇怪,一般是兩端邊緣位置設(shè)計平順光滑面,中間大部分面積都是供人上下行走的臺階,可這里,正中央位置則是巨大的光滑面,供人行走的臺階反而在兩側(cè),很窄很小不說,還很陡峭。
往下走時,薛亮亮有時候還不得不側(cè)著身,似乎行進于這里的人,都是小腳。
下了臺階,來到平地,入眼的是一條不算很寬敞甚至顯得有些逼仄感的石磚路。
而且,這些石磚不是平鋪的,全部是磚頭豎起,用小面積那一端朝上,這樣做不僅會耗費更多磚而且會加大施工量。
同時,因為歲月的侵蝕,再好的古道路面都會凹凸不平,而這里因為這奇怪的用磚設(shè)計,使得你想找一個可供腳掌平穩(wěn)的落地的空地都是不可能的事。
每一腳踩下去,腳面上只有一小部分能踩實,余下部分都是空的,你得走得格外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容易崴腳摔倒。
還好,前面抱著瓷瓶的女人,她走得也不是太快,薛亮亮還能跟得上。
等稍稍適應(yīng)這種路況后,薛亮亮開始打量起兩側(cè)的民居。
民居布局很緊湊,整體上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風(fēng)格,白墻灰瓦。
每一處民居門口和道路之間,都有個半米不到的凹槽,上頭則墊著石板,這應(yīng)該是排水槽。
薛亮亮無法理解,在江底建排水槽的意義在哪里……除非,這座小鎮(zhèn)是后來才入的江。
每個民居門口左側(cè),都有一個壁龕,里面燃著一根蠟燭,散發(fā)著綠幽幽的光亮。
起初,剛進來后入眼的這些民居門都是閉合著的,但很快,薛亮亮就看見敞開著的,里頭黑黢黢的一片,看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