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令宜睡太久,錯過了晚膳,趁著春柳去廚房拿飯菜的功夫,崔令宜先打開自已的箱籠,盤點她在京城的家業(yè)。
大大小小的商鋪有二十多個,其中有兩家日進斗金的金鋪,酒樓一家,當鋪兩家,宅院更是有七八處,郊外的田莊也有三四個,加起來有上千畝良田。
崔令宜看著手中這么大一疊地契,心底多少有些遺憾,若自已能重生在父母還沒離世前就好了。
重活一世,獨剩一人,想到這,喜悅中多少帶了些傷感。
但崔令宜很快又知足了,好歹老天給了她重新來過的機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自已已經(jīng)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崔令宜正準備將地契放回去的時候,看到春柳提著食盒過來,便拿出宅子的地契,問春柳道:“這幾個地方,你明天都去瞧瞧,看哪個地段好,咱們就搬過去?!?/p>
春柳連擦了擦手,接過地契,點頭道:“行,奴婢一定辦好這事?!?/p>
說完,春柳又道:“娘子,那咱們搬出去,是不是還需要去牙行買一些人過來?!?/p>
這次她們?nèi)刖蘖钜藶榱瞬蛔屔蚣胰擞X得自已嬌氣,特意沒有帶多少人,貼身丫鬟只帶了春柳一個,二等丫鬟兩個,粗使丫鬟四個。
可這些在春柳眼中,完全不夠崔令宜使喚的。
在江南的時候,伺候崔令宜的仆從可有三十多人,有專門在內(nèi)宅伺候的,也有只負責跟隨出門的。
光伺候崔令宜的一等丫鬟就有八個,二等丫鬟尋常都不配進內(nèi)室伺候崔令宜,只能在外頭聽吩咐。
崔令宜也覺得需要買人,點頭道:“粗使丫頭和婆子就去牙行買,但管事和一等丫鬟從各鋪面抽調(diào)能用的送過來?!?/p>
貼身伺候的,和管事嬤嬤就不能從外頭買來用,一個新人不一定好用,但更重要的是人心叵測,崔令宜還是想挑更可靠的人。
像沈家是近親,他們都要算計自已,無親無故的外人,更多魚目混珠。
好在崔家在京城的鋪面,本就是為崔令宜置辦的,里邊的掌柜和伙計都知道他們背后的東家是崔令宜,對她自然是忠心敬重。
春柳點頭,又開口道:“不如讓奴婢寫信回江南,讓楊嬤嬤帶著春桃,春蘭和春杏一起過來。”
楊嬤嬤是崔令宜的奶娘,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被婆家休棄后,進了崔府給崔令宜做奶娘,之后也不曾再嫁,把崔令宜當成自已的孩子疼愛。
至于春蘭,春桃和春杏,都是崔令宜的一等丫鬟,和崔令宜一起長大,情同姐妹。
當初來京城,沈家就寫信提醒崔令宜說沈明璋在翰林院當差,清廉衙門,讓崔令宜莫要太張揚。
崔令宜也不想沈家為難,便輕車簡行來了京城。
可如今一想,沈家不讓她帶太多人,怕是最大原因是擔心崔令宜的人多,他們不好忽悠和拿捏她吧。
讓自已人過來好是好,但舟車勞頓,崔令宜怕楊嬤嬤受不住。
而且自已不打算長留京中,搞不好她們剛到京城,又得收拾東西回江南,太折騰。
崔令宜搖頭道:“不用勞煩楊嬤嬤她們過來,等京城的事辦得差不多了,咱們就回江南?!?/p>
春柳聞言,默默點了點頭。
白天睡夠了,崔令宜晚上躺在床上輾轉(zhuǎn)難眠,重生回來第一天,有太多情緒需要她慢慢消化。
第二天一早,崔令宜這邊剛洗漱好,延壽堂的丫鬟再次過來傳話,說舅老爺和沈老太太那邊用早膳,讓崔令宜也過去一起。
崔令宜心想,這一塊用膳是假,沈老夫人想讓舅父趁機敲打自已才是真。
“春柳,咱們先吃點東西墊一墊?!?/p>
春柳也不問崔令宜為何不過去延壽堂,立馬去廚房提崔令宜的食盒,不過等去了廚房才知道,延壽堂那邊一并把崔令宜的膳食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