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熙當時端著參茶,在放到書桌上時,卻不小心打翻到地上。
她要命人來打掃,但顧百川卻自個撿起那些琉璃碎片。
也沒讓她插手,當時說的是怕她弄臟了手。
當時她還因為他的體貼感動不已。
眼下再細想,顧百川從不會去干那種活。
溫熙又重新移到書桌旁,借著微弱的燭光查看桌子下方。
地毯鋪在書桌下方,不是記憶里那塊。
她吃力的挪開書桌,又把地毯掀開。
果然!
果然看見平整的地面中間有個四方口子的痕跡。
此處,正是顧百川平日里坐在桌前時,雙腳放的地方。
溫熙把蠟燭放于一旁,拔下發(fā)上的簪子,用盡力氣撬縫口。
簪子的形狀并沒有太大改變,石板就已經(jīng)有松動感。
她感覺石板不是很厚,撬開一丁點的縫之后,又用手指摳進縫中。
拿開石板之后,空間不大,大抵能容下成年男人兩雙靴子。
里面躺著一個木盒,木盒卻被上了鎖。
眼下顧百川不在府中,想必這盒子,也只有他一人知曉。
溫熙躊躇片刻,還是將木盒拿了出來。
她又把一切恢復原樣,才離開書房。
回到自已房中,溫熙直接把盒子撬開。
里面是一些信件、冊子等,記錄著每一筆支出,以及所購買的物件。
當溫熙看到那些銅、鐵的數(shù)量時,后背直發(fā)涼。
她一個出身世家經(jīng)商的,怎會不懂得朝廷對平民百姓買賣銅鐵的限制。
單一頁記錄的數(shù)量,若是捅到皇帝那里,就已經(jīng)夠顧百川受的了!
那些往來書信,對方?jīng)]有姓名,卻有符號,兩種不同的符號。
至于內(nèi)容,她看不太懂。
沒有具體事件談論,倒像是用了詩詞打啞謎給出的一些命令和報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