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寶兒看著顧辭和紫四郎那哭笑不得的表情,心里暗自偷笑。
她可不是故意賣關(guān)子的,而是她確實不太了解這個時代的行情。
想想在三千多年后的未來,那些未經(jīng)處理、品相不佳的紅菇,都能在超市里標個高價,一斤五六十塊錢輕松賣出;
要是品相好的,那價格,嘖嘖,至少能賣到一張紅彤彤的人民幣。
尤其是在那些消費水平超高的一線大城市,紅菇簡直就是稀罕物,可遇而不可求的。
但在這個時代,紅菇到底能賣多少銀錢,有沒有識貨的買家,紫寶兒心里還真沒個準數(shù)。
紫五郎很快就把紫大郎和紫四郎喊回家,自己卻沒跟著回來,而是直接留在了麥地里,幫助大家一起捆麥子。
中途,紫二郎回家了一趟,帶著王三妞一起,到村里麥場,找了一個合適的位置,打掃得干干凈凈。
明天就要開始麥子晾曬,這可是重頭戲,關(guān)乎一年的收成,馬虎不得的。
梧桐村的麥場位于村東頭。
紫家距離麥場還有一段距離,走路大約需要一炷香的時間。
田地距離麥場就要更遠一些,大約需要一刻鐘的時間。
眼下,只有紫家一家在收麥子,村里其余人家還沒有開始秋收。
所以,麥場基本上是空的,也不會有爭搶地盤的熱鬧場面。
王三妞看到如此空曠的麥場,只有自家在打掃,她竟然覺得,這樣其實也挺好的。
她還在心里面暗戳戳地想著,回去一定要建議婆婆,每年都可以提前收割。
這樣,就不用和那些人爭搶,年年秋收就和打仗似的。
紫大郎從村長家里借了牛車,一路顛簸著回到了家。
他一進門,就趕緊洗涑,換好衣服,帶上楊盼盼塞過來的兩竹筒水,就和紫四郎一起,帶上三桶紅菇,就馬不停蹄地往鎮(zhèn)子上去了。
“大郎,別忘了多買些碗盤回來,”顧辭站在自家籬笆門口,對著漸行漸遠的牛車大聲喊道。
“知道了,阿娘。”紫大郎的聲音從遠處傳來,隱隱還帶著些許笑意。
這下,整個梧桐村都應該知道,他們兄弟倆去鎮(zhèn)上了吧?
紫四郎坐在牛車上腹誹,他娘的嗓門真的是越來越大了。
太陽漸漸西斜,已經(jīng)快要接近地平線了,地面溫度也好像是被調(diào)低了一檔,不再那么熾熱。
紫大山帶著幾個郎,扛著一捆捆的麥子從地里回來。
他們一個個累得就像是被放了氣的氣球一般,一屁股癱在屋檐下,連說話都沒力氣了。
楊盼盼趕緊給幾人打了水,端過來,讓他們就這樣洗手、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