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母親張月紅已經(jīng)將糕面醒發(fā)好了,蔬菜以及肉也都洗好了,就等李毅回來做了。
看著兒子帶著幾個女知青一起回來了,張月紅急忙招呼大家進屋。
而唐雪、孫露等人也知道是來干啥的,所以進門后當(dāng)即跟著忙了起來。
昨天李毅買了十斤肉,他打算一半用來炒菜,一半用來燴菜。
炒菜的肉切薄片,燴菜的肉則是切三角塊兒。
切好肉之后,唐雪她們已經(jīng)將土豆削好了皮,其它配菜也都準備的差不多了。
李毅當(dāng)即開始燴菜,畢竟相比于炒菜,燴菜需要的時間最長。
起鍋燒油,肉下鍋翻炒,將里面的油?出一部分,而后放蔥姜蒜以及干辣椒爆香,下土豆繼續(xù)翻炒。
最后是加水,小火慢燉。
至于白菜、豆腐以及粉條等配菜,下鍋都是有順序的,食材不同,下鍋的時間也不同。
燴菜燉煮的時候,臨時搭建的簡易灶臺上,母親已經(jīng)帶著張欣瑤和馮倩開始炸油炸糕了。
這油炸糕是塞北本地的特色,由黍子面做成。
不經(jīng)過油炸的叫素糕,油炸過的則是叫油炸糕。
這玩意兒一般都是過時過節(jié)或者是家里辦喜事兒的時候才會吃,主要是太費油了,一般人家真的吃不起。
原本母親的意思是,上個梁而已,主食吃饅頭就行了。
畢竟再過一段時間家里就要辦喜事兒了,那個時候再吃油炸糕也不遲。
但是李毅卻不同意,蓋房子上梁也算是一件喜事兒,咋能糊弄呢!
反正對他而言,一頓油炸糕還真沒什么,又吃不窮他。
將燴菜安頓好,又把其它配菜都切好了之后,李毅便騎著自行車趕往新房子那邊。
上梁這種“大事兒”
,他這個主人怎么能不在現(xiàn)場呢!
等李毅來到新房子這邊的時候,師傅們已經(jīng)做好了上梁的準備,所有的檁子全部處理好了,就等上房了。
人們之所以重視上梁,一方面是因為蓋房子在農(nóng)村本就是一件大事,不但有可能會花掉一代人一輩子的積蓄,而且,房子蓋成后還要居住幾代人。
所以,農(nóng)村人在蓋房子時會重視許多細節(jié)。
其次是因為“上梁”
的過程不但比較危險,而且,房梁的“斜與正”
還關(guān)乎著房子的質(zhì)量,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嘛!
所以,民間許多人是非常重視“上梁”
的環(huán)節(jié)的。
李家上梁的日子是請老先生特意挑選的,為得就是圖個吉利。
而老先生也說了,今天的日子能夠避開太歲等兇煞,是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