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
把剔出來的凈肉、骨頭、內(nèi)臟放進(jìn)儲物袋,用繩索綁好,逢山試了試重量,反手就將一大包熊肉扛上肩膀。
本想幫忙的弗蘭克和湯姆,駭然張大嘴巴。
一頭800多磅重的棕熊處理好后,算上皮毛、內(nèi)臟、骨頭,凈肉至少有500磅左右。
500磅!!
普通人誰扛得起這么重的東西,而且還是在雪地上。
“逢,你是大力士嗎?”湯姆喉嚨發(fā)干的小心詢問。
弗蘭克連忙說道,“要不要我?guī)湍隳靡恍??!?/p>
“不用,我扛得動?!?/p>
逢山擺擺手,一大包熊肉在肩膀上跟棉花一樣輕松。
如果放在昨天,逢山絕對扛不動這個重量,可在巫器骨戒吸收棕熊的魂力之后,不僅讓逢山身體力量在逐漸增強(qiáng),各項機(jī)能也在快速提升。
一頭棕熊提供的魂力可是雷鳥的上千倍不止。
至于到底增加多少力量,逢山也說不清楚。
如果用熊肉的重量作為參考,200公斤應(yīng)該是有的,并且巫器骨戒不光提升力量一方面,它是綜合提升,包括力量、體力、敏捷等等全方面。
一行人走出月光森林。
把熊肉、熊皮、熊骨裝進(jìn)雪橇車,被三人拖著返回營地。
雖說棕熊狩獵成功,但后續(xù)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這些熊肉、熊骨不盡快處理,在這種陰冷環(huán)境下,過不了幾天就會腐敗變質(zhì)。
好在剛下完一場暴雪,熊肉暫時埋在積雪里冷藏,不過也只能堅持幾天,眼瞅天要轉(zhuǎn)晴,再放幾天肉就變壞。
相比熊肉,處理熊皮成為首要任務(wù),因為接近冬季,棕熊體內(nèi)會儲存大量脂肪,這些脂肪跟緊黏皮層,逢山在剝皮取肉時候為了節(jié)省時間,導(dǎo)致很多脂肪還留在熊皮上面,需要盡快進(jìn)行清理掉。
鞣制獸皮的流程,小爺爺在日記里詳細(xì)記錄了步驟,是阿拉斯加傳統(tǒng)制皮手藝,除了廢人費(fèi)力外作出來獸皮全是優(yōu)點(diǎn)。
工棚有全套的制皮工具,看來小爺爺沒少干這種活,估計身上這件皮大衣就是小爺爺親手做的。
逢山從工棚里拿出四根長條木桿,比對熊皮的大小做成一個方框,四個角用釘子固定。
用改錐沿著比熊皮邊緣扎出小洞,繩子穿過小洞綁在木桿上,讓熊皮充分繃開,這樣方便清理黏在皮子上的脂肪和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