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蘅聽了這話,突然想到一個人。
不久前,她才從那位皇城使薛寒口中聽到同樣的話。
微一沉吟,秋蘅道:“倒是有件事想請凌世子幫忙?!?/p>
凌云眼里笑意流露:“你說?!?/p>
“凌世子要是方便,能不能幫我打聽一下京中有沒有一位道號長清的道長?!?/p>
她認(rèn)識先生時,先生已當(dāng)國師很久,這時的先生按說應(yīng)該嶄露頭角了。而凌世子在隨云縣就住在道觀中,也是信奉道教之人,或許就聽過先生的名號。
“不知這位道長多大年紀(jì),身形樣貌如何?”
(請)
找一個人
秋蘅想了想,不大確定:“可能有七十歲了,身量中等,很瘦。”
她跌入深潭,從鵲湖中浮出,險些被皇城禁衛(wèi)擊殺。是先生洞悉她的來處,引她見國君,從此長居宮中。
她問過先生年紀(jì),先生說他有百歲了,那現(xiàn)在應(yīng)是七十左右。
這也是她推測先生在此時不會籍籍無名的原因,都說出名要趁早,古稀之年的先生總不會還默默無聞吧。
其實(shí),七十歲的先生當(dāng)國師都不早了。
“這個年紀(jì),又知曉道號,找起來應(yīng)該不難。”
“道號也許是別的?!?/p>
先生經(jīng)歷了城破南逃,大半國土淪陷,改了道號也有可能。
“那也無妨,古稀之年的道士本就不多,先按年紀(jì)打聽,再確認(rèn)就是了?!?/p>
“多謝凌世子?!?/p>
“阿蘅什么時候認(rèn)識的這位道長?”凌云是猶豫了一會兒才問出這話的。
他不是好奇心旺盛的人,可他總覺得阿蘅對他疏遠(yuǎn)了,忍不住通過這個問題來判斷自己的感覺有沒有錯。
秋蘅彎唇:“認(rèn)識凌世子前就認(rèn)識了。那時道長游歷到隨云縣,教了我香佩制作之法?!?/p>
“就是阿蘅所戴的蝴蝶嗎?”凌云眼神歡喜落在少女腰間垂下的飾物上。
這歡喜卻是因?yàn)榘l(fā)現(xiàn)阿蘅對他還是親近的。
“嗯,這就是香佩?!鼻镛咳∠潞闩?,遞給凌云看。
“大巧若拙,雅俗共賞,香佩定會很快風(fēng)靡京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