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詩賦論各一首、貼經十帖、墨義十條。
題目不多。
最關鍵的是詩賦,經義考《論語》和《孟子》,需要合格,但比重低上許多。
所以其他考生的目光,幾乎都集中在詩賦上,唯獨狄進看了看詩賦的題目,在腦海中自己整理的西昆體題庫里面核對了一番,露出xiong有成竹之色,然后看向經義。
這個年代,經義的比重確實低,策問更不是必考,全看考官出不出,但他的目標可不是考過解試,成為平平無奇的舉人。
在爭排名的前提下,所有題目都要力求完美,如此才能服眾。
狄進將貼經墨義也仔細審題一遍,穩(wěn)穩(wěn)提起筆,開始答卷。
大半年有針對性的學習成果到底如何,今日頭名解元,非這位學子莫屬!
“咚咚——”
當考場中響起了一陣緊似一陣的鑼聲,解試結束了。
由于如今題目較少,不必如后世那般,吃住在考場,前后持續(xù)三天,發(fā)解試就是在一天之內考完。
這對于狄進來說自然是好事,古代的衛(wèi)生條件不盡如人意,考場也不可能經過多么細致的打掃,又是八月的天氣,如果人真要在這里面窩三天,那自己不餿,左右也餿給你看。
可對于許多考生來說,就是絕望,當鑼聲仿佛從天外而來,鉆入耳中,他們猛地抬起頭,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手捏住的筆完全不肯放:“我還沒寫完,我還沒寫完吶!”
部分考生則悵然若失地離筆,看著自己的卷面,露出慘不忍睹之色:“這次發(fā)揮得太差了!”
唯有少部分人早已淡定自若地將考卷檢查完畢,收入卷袋里,只等監(jiān)考官來收。
狄進是這處考場中最早這么做的人,監(jiān)考人員毫不意外。
這位士子單從表現來看,已經展現出統(tǒng)領考場的氣質,實在是過于出眾,不引人注目都難。
當然,考試時的風度是一方面,終究還要真正等成績出來。
如果考過了,哪怕不是前幾名,單看這云淡風輕的科舉姿態(tài),當成曾鞏的,致使蘇軾丟了狀元,實際上是時,頓時震驚了:“正是那詩賦最佳之人!”
別說他了,左右被吸引來目光的考官聽了,都湊了過來,大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