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并非沖動,他之前去城外抓捕一伙乞兒幫賊子時,就借助了開封府衙的力量,但這次卻不認為讓府衙參與是明智之舉:“那丐首剛剛殺害了謝推官,對于開封府衙的官差最是忌憚,又見過包希仁,他也是不能露面的,此行我去最好!”
榮哥兒點了點頭,揚起馬鞭,揮了下去:“駕!”
……
“明遠,有收獲了?”
看到公孫策興沖沖地走入,剛剛用完晚膳的狄進對著林小乙示意,后者端上一碗熱姜湯,先讓這位暖暖身體,然后再將新的飯菜端上。
公孫策喝著湯,頗有幾分迫不及待地道:“我今日去了太一宮,把那些游方道士好好查一遍,如今已經(jīng)鎖定了三個目標?!?/p>
狄進道:“露過面的,卻又不長期露面的?”
公孫策笑道:“不愧是仕林!”
“據(jù)包黑炭所言,這個賊首既聰明,又謹慎,太一宮是游方道士的聚集地,他即便扮作這樣身份,也不會長期停留在那里的,避免被別人記住相貌,但他又不能完全不去,那樣身份也會遭到懷疑。”
“我就從這種特征排查,一個個問過來,不過這些游方道士脾氣都古怪的很,不愿透露,所幸由火工道人引薦了廟祝,廟祝又引薦了提舉宮觀的官人,那官人見我是國子監(jiān)的貢生,就將那些游方道士招來,他們才說了實話……”
狄進微微點頭。
太一宮確實是官方道觀,里面的廟祝拿著朝廷俸祿,還有提舉太一宮的官職,這類官職有點像后世的政協(xié),基本是靠邊站的官員,丟過去養(yǎng)老……
江德明那樣的都知,別看現(xiàn)在位高權重,一旦被太后所不喜,馬上就會被打發(fā)去提舉這些宮觀,從天上掉到地下,而前朝的文官則需要真的犯了錯,被抓住把柄,才會被貶。
太一宮再怎么說也在京師,提舉這個地方的宮觀,還不算徹底被邊緣化,對于一位國子監(jiān)貢生,不久后通過省試可能當進士的學子,自然會客氣。
公孫策喝完湯,身體暖和不少,開始描述嫌疑者:“根據(jù)那些游方道士回憶,我再加以排查,近年來在開封府境內(nèi)行走,又不時常露面,連道號都弄不清楚的,三人最有嫌疑?!?/p>
“一人似川蜀人士,有蜀地口音,喜好酒水,也有幾分釀酒的本事,自稱被京師正店供著,不需來太一宮祈食,但有人去了不少正店,卻根本沒見到這個酒道人,覺得對方是胡吹大氣;”
“一人似江南人士,自稱擅長卜相,曾為貴人占卜吉兇,助貴人避過一場劫難,那貴人感激涕零,他卻不受,只是飄然離去,始終不肯透露貴人是誰,其他道士對此頗為懷疑;”
“最后一人似是本地的道士,京師官話說得最好,自稱家中曾是巨富,只是被人算計,變賣了祖?zhèn)鞯漠a(chǎn)業(yè),同樣有錢財?shù)挠H族又不愿相認,心灰意冷之下遁入道門,不過據(jù)旁人描述,確實有些富貴相……”
狄進聽完,加以總結:“所以這三位在眾道士眼中,都是喜歡胡吹大氣的,可如果其中真有一位是丐首,那么他以后可以順理成章地假托這個能力起家,洗白自己從乞兒幫所獲的大量臟錢,反倒有了不少證人?”
公孫策沉聲道:“正是如此!這三個游方道士出現(xiàn)的時間,都是這兩三年間,那乞丐頭子或許早就想回到地面上來了,三年前孫氏一案,讓他看到了收編五臺山武僧的機會,本就蠢蠢欲動的心徹底轉變?yōu)樾袆印?/p>
狄進眉頭一揚:“這么說來,此人想要留在開封府?”
公孫策覺得正常,他出身廬州,也算是富饒之地,但與開封府一比,都相差甚遠:“開封府多么繁華,能繼續(xù)留在京畿之地,誰又愿意去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呢?”
狄進覺得對方瘋了:“倘若真是如此,這賊子實在太貪婪,也太狂妄了!”
古代信息閉塞,heishehui洗白遠比后世要簡單,欲得官,sharen放火受招安,可不是一句民間諺語,是真能實現(xiàn)的,當然招安過來的所謂官員,最后是什么下場,看看水滸傳就行,故事是虛構的,道理是相通的。
但乞兒幫太黑了,朝廷能接受反賊招安,都無法接受這批不知擄掠了多少京師女子和孩童的賊子,所以這個七爺真要想讓自己回到陽光下,還不是去一個偏僻的州縣,依舊在繁華富饒的京畿之地,那確實需要耐心細致的安排。
龐家村里,那些見過此人真面目的心腹背叛,到底是真的背叛,還是有意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