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月十八日。
鐘鼓聲遙遙傳來,才四更天剛過,天色還黑,腳步聲已經(jīng)由各方向貢院匯聚。
這個年代的貢院,還不像明清那么完備,而四千多名士子,即便到了后世,都是一個不小的考試規(guī)模,所以自然不會安排在同一個考場。
狄進和公孫策、包拯就分開了,并不在一處大考場中,倒是見到了并州的楊文才和講學衛(wèi)元,也看到了王堯臣和文彥博,互相頷首招呼。
實際上,還有一位他之前在太一宮梅園擦肩而過,但并沒有完全認得的士子,正是大才子歐陽修。
歐陽修同樣通過旁人的招呼,確實了這位正是之前想要見而見不到的國子監(jiān)解元。
當然,現(xiàn)在是沒有上前的必要了,倒是憋著一口氣,在榜單上爭個高下吧!
不僅是他這樣的想法,相比起中夸大其詞,會給考官留下極其糟糕的惡感,偏偏士子自忖才高八斗,寫到最酣暢淋漓的關頭,極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必須壓抑住這種沖動。
綜上所述,既要新奇特別,于現(xiàn)有的西昆體上別出機杼,但又不能創(chuàng)新太過,引發(fā)年邁大儒的惡感,同時得言之有物,分寸拿捏,恰到好處。
這就難怪許多人即便研究了考官的喜好,還是難以滿足對方的喜好,入得眼緣了,確實困難……
狄進則成竹在xiong,按照這個擬定好的思路,把題目審完后,基本就知道該如何答題了,從容不迫地提筆。
別說下意識觀察這位對手的王堯臣,就連歐陽修都不自覺地被其吸引,不是小隔間的考場,就是這點不好,壓力都是互通的。
而即便驕傲如歐陽大才子,都不得不承認,這位國子監(jiān)解元,在考場上的氣勢,好生可怕!
他勉強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氣,也提起筆來。
哼!
就不信,自己的才氣會比別人差!
答卷便是,看榜論高下!
劉筠:老夫自己來答,也不過如此了!
國子監(jiān)外。
候考的學子家人們,安靜地等待,說是鴉雀無聲夸張了,但也小心翼翼,好似在外面聲音稍大些了,都會影響里面的發(fā)揮。
可實際上,相比起秋闈,春闈可是在元月考,這個大冬天的日子,有的地方還在飄著雪呢,等在外面的家人仆傭們往往也是裹著厚厚的衣物,哆哆嗦嗦的。
估計很多人不想等,但這場考試終究太重要,又不得不等。
狄湘靈則沒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