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官家匆匆離開的身影,靠前排的士子都看到了,毫無疑問,在他們的腦補中,官家遲遲未歸,爭論的矛盾點顯然是排名。
想到之前的豪言壯語,有些人就開始眼神交流,都發(fā)現(xiàn)彼此有點慌。
倘若不公,真要上書抗議么?
也別怪他們生出退縮之心,那終究是大權在握的執(zhí)政太后,連天子和高官都被壓得死死的,真要對著干,自己的前程隨時可能被搭進去,寒窗苦讀,好不容易考中了進士,任誰都要掂量掂量……
也有不少人神情堅定,愈發(fā)下定決心,不負圣人教誨,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韓琦就是其中一員,既然那句話當時出得自己口中,就容不得反悔,何況他也并不后悔,只是琢磨著上書的劄子到底該怎么寫,才能盡量不讓矛盾激化,并且爭取到更多朝臣的支持……
“國朝再無八大王!”
三百多名士子里面,唯獨狄進最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定王府的事情徹底爆發(fā),劉娥為了除去那個危及統(tǒng)治的禍害,果然迫不及待。
“來了!來了!”
待得天色將黑,已經是酉時,即下午五點,一位位紫袍官員,終于由大殿側面魚貫而入。
宮廷禮樂奏響,所有士子朝外退出,開始在殿前列隊。
這個時候,倒是沒有次序了,因為還不知道殿試的排名先后,只是之前坐在前面的依舊靠前站,坐在后面的,則大多站在后面。
公孫策不管,這次就往前站,主要是想聽事,以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玉清昭應宮使,王曾開始唱名。
“天圣五年進士科頭名,狄進,并州人士,年十七;”
王曾今年五十歲,正好是知命之年,為人又一向端厚持重,自然不會提著嗓子高喊,自有一位位唱名的官員傳達出來,待得聲音到了殿外,幾乎是在眾人耳畔響徹:
“天圣五年進士科頭名,狄進,并州人士,年十七!”
“天圣五年進士科頭名,狄進,并州人士,年十七!”
眾士子如釋重負,齊齊露出笑容,包括原本狀元最有力的競爭者王堯臣,同樣長舒一口氣,情不自禁地撫掌一笑。
這樣最好了!
當狄進穩(wěn)步上前,進入大殿,就見諸位宰執(zhí)大佬,也紛紛撫須而笑。
實際上,為了顯示對國朝士子的重視,都是由宰相唱名,有時候是首相,有時候是次相,都很正常。
但誰讓王曾也是連中三元的三元魁首呢!
三元魁首唱名三元魁首,可是一段傳世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