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進堅定地道:“學生自當竭盡所能,不僅是我,還有公孫明遠和包希仁,他們的才華不在學生之下,于此事大有幫助!”
“那公孫明遠固然自傲,確有幾分才智……”
陳堯咨對于公孫策還是肯定,但對包拯并沒有什么了解,聞言有些詫異:“包希仁這幾日,都在刑房內翻閱以往的案卷,卻是看不出什么特別來,竟能得仕林如此高的評價?”
狄進道:“學生堅信,乞兒幫賊首若能被擒,定有包希仁一份功勞!”
換成別的年輕士子這么說,或許只是好友之間的惺惺相惜,甚至有幾分故意抬高的可能,但面前這位不是那樣浮夸之人,為人做事都有一股沉穩(wěn)公正之氣,陳堯咨撫須道:“如此甚好,老夫就靜候佳音了……”
說著還有些慚愧,本來是開封府衙應做的事情,卻要讓幾位科舉士子幫忙,陳堯咨覺得自己身為權知開封府的高官,未免有幾分不合格。
但面對如此狡猾的賊人,他確實期待這位名滿京師的神探和其友人的發(fā)揮,招來書吏吩咐幾句,無論要查什么案卷,都全力配合。
狄進謝過,走向刑房。
進了房間,一眼就看到包拯埋頭在高高的案卷后面,仔細翻看著一份很明顯已經有些年頭的文書。
狄進到了面前:“希仁!”
包拯又變成了那種思考謎題時木木的模樣,抬起頭來看了他一下,語速緩慢地道:“仕林,你怎么來了?”
狄進道:“我方才去太一宮后,有了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
將那位老道士的說辭轉述后,包拯的眼睛一亮:“三個游方道士,全部是‘七爺’偽裝的身份?此人莫非精通瓦舍里的口技?”
“不!或許不用那么專業(yè)……游方道人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多,與旁人并未有長時間的接觸,只要特意模仿川蜀和江南的口音,炫耀能力,是可以欺瞞過的,但這也說明此人有極強的學習和偽裝能力……”
“開封府的官話說得最好,證明此人極有可能就是本地人士,并且貼合原來的身份,才敢讓這個身份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
“精通釀酒與卜卦,出身富家,釀酒……釀酒……與經營正店的富家有關?”
狄進點頭:“開封府境內,只有官府授權的正店,才有釀酒的資格,其他腳店的酒水,都是從正店購買的,此人的釀酒技術如果得自家傳,那家中親人很可能與正店經營有關!”
包拯馬上將其他州縣的案卷放到一邊,專門把開封府轄下各縣的案卷搬到面前,從中開始搜查與正店有關的案子。
“我來幫你!”
這次狄進也參與進來,然后就發(fā)現(xiàn),這真的不是尋常人能做的事情。
古代沒有后世的信息檢索,案卷的記錄往往也不合格,全憑吏胥的職業(yè)道德,查詢資料真的是繁瑣枯燥到難以想象。
也就包拯有耐心,一呆就是好幾日,從頭看到晚,只為了一條并未完全確定的線索。
現(xiàn)在線索看似有了推進,實際上依舊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