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怎么可能沒有發(fā)生呢?
那群人暗地里不知怎么咬牙切齒,準(zhǔn)備狠狠壓下他,出xiong中一口悶氣呢!
狄進倒不是怕輸,故意不上桌,不給對方一敗自己的機會,而是清楚那些爭斗并無意義,接下來真正的戰(zhàn)場,是國子監(jiān)解試!
尤其在得知王堯臣、韓琦和文彥博也在的情況下。
說實話,他還真不知道這三位名臣,居然這么早就來了國子監(jiān),其實想想也對,各地寄應(yīng)開封府的才子不少,這些歷史上的同科進士,齊聚京師并不出奇。
倒是他在心中一味跟后來的太學(xué)相比,對于現(xiàn)在的國子監(jiān)有些先入為主的惡感,以為里面全是些仗著父輩恩蔭的庸碌之輩,是帶著一些偏見了。
當(dāng)然,之前知曉他們在,可以去見見,如果聊得投緣,做一做朋友無妨,現(xiàn)在也沒必要了,考場排名論高下吧。
這一屆科舉,歷史上的狀元是王堯臣,這一位的名氣自然比不上韓琦和文彥博,但是與狄青有一件趣事。
話說天圣五年進士榜,王堯臣高中魁首,進士游街,一群剛?cè)胛榈氖孔湟舱驹诰焹膳?,一睹這位狀元郎的風(fēng)采,十九歲的狄青就在其中,聽到其他的士兵感嘆“彼為狀元而吾登始為卒,窮達不同如此”,狄青回答的則是“不然,顧才能何如耳”。
當(dāng)時其他士兵都笑他,就這臉上刺字的窮小子,還想跟高高在上的狀元郎比才能?結(jié)果二十五年后,兩人同在樞密院,狄青是樞密使,昔日的狀元郎王堯臣是樞密副使,反倒成了狄青的副手。
這個故事是出自文人筆記,真假已經(jīng)不得而知,但在民間流傳甚廣,屬實是經(jīng)典逆襲。
狄進也由此記下了王堯臣的名字,更確定他就是明年殿試后,被仁宗點為,還都是高質(zhì)量的佳作。
順帶一提,《大唐狄公案》的英文版本流傳于世界各國,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福爾摩斯”,使得外國人對于中國的名偵探人命大如天
“可否容小人一觀?”
合不合趙禎的心意,確實還很難說,但狄進的這番話一出,張茂則是真的好奇了,拱手一禮。
狄進道:“中貴人請。”
張茂則十分禮貌地接過,仔細地看了起來。
單單是第一頁,他都看了許久,反反復(fù)復(fù)地看那幾個段落,最終輕輕吁出一口氣,眼眶竟是有些發(fā)紅:“人命大如天!人命大如天!”
看過《大宋提刑官》電視劇的,對于人命大如天這句話,肯定有很深的印象,甚至以為這是宋慈在《洗冤集錄》里面的話。
但實際上,這是一句古代的社會諺語,基本是在元明時期才流傳開來,被寫入了《水滸傳》中。
以《水滸傳》里人命的待遇來說,多少有些諷刺。
狄進則將之正式加入了《洗冤集錄》里面,因為他覺得,古代的著作里面,無論是傳世的經(jīng)史,還是娛樂的話本,都沒有再比這本書,更能夠反應(yīng)出這五個字的要旨了。
人命大如天,不再是一句口號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