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他了,左右被吸引來目光的考官聽了,都湊了過來,大為好奇。
他們大部分閱卷都不止一屆,最長的已經有三屆科舉閱卷的經驗,很清楚擅長詩賦的,往往后面的貼經墨義會錯漏一些。
并非基礎不扎實,而是世人都知道詩賦的重要性,精力側重都在這里,應試詩賦又有重重枷鎖,需合乎規(guī)矩,貼題、用韻、對仗,半點錯誤不能有,忌諱更是絕對不能犯……
在這些基礎上,還得寫得花團錦簇,貴氣十足,才有可能脫穎而出,綜合難度可想而知。
有的考生想了一整場,都寫不出一篇自覺滿意的詩賦,心態(tài)又不夠成熟,直接就崩潰了。
即便是久負盛名的才子,這方面花費了太多精力和時間,次要些的貼經墨義當然就難免出點錯。
而如果前后都能答得完美無缺,對于閱卷者來說不僅批閱這一份輕松,排名時也毋須多想了。
眾人傳閱一番,皆撫須微笑:“看來今科國子監(jiān)發(fā)解試的頭名解元,非這位學子莫屬了!”
佛法做不到的事情我來做
相比起國子監(jiān)內不為外人所知的閱卷過程,狄進與公孫策各自帶著親友仆婢,行走在京師街頭,準備找一家酒樓吃飯。
狄進很少出來,一路上基本都是公孫策在介紹:“北邊那條就是朱雀街,最是出名的正店便是狀元樓,開在國子監(jiān)對面,當真是用心良苦,每逢科舉之年,此處絕對是京中最炙手可熱的地方,呵!狀元狀元,不就是求個吉利嘛!”
狄進心想并州也有啊,生意同樣是一等一的紅火,這個連鎖品牌在重視科舉考試的朝代當真是無往而不利,里面的擁擠程度也可想而知:“我們倒也不必去湊那份熱鬧……”
公孫策一展折扇,十分得意:“仕林毋須擔心,我于半月前就訂好了席位!”
狄進:“……”
那你批判個什么勁?
不過既然公孫策訂好酒樓了,狄進自然也不會拂他的心意,一行人朝著狀元樓而去。
還未到面前,遠遠就見到用彩帛搭起的高大歡門,所謂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而迎出來的伙計個個精氣神都不一樣,滿面笑容:“秀才公請!”“秀才公請?。 ?/p>
往日里秀才公只是對讀書人的敬稱,現在秀才公是真的要祝福中進士的,走進狀元樓的文士考生,自然也個個面含微笑,邁步而入。
眾人來到公孫策預定的包廂內,發(fā)現包廂中除了座椅、擺件外,墻邊還專門放了一張桌案,筆墨紙硯齊備,正是供文人士子吃酒題詩所用,可謂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