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填寫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歿的履歷,若是過繼的人要寫本人親生父母三代。
并請本縣秀才以上具保。
保其不冒籍,不匿喪,不替身,不假名。保證身家清白,非娼優(yōu)皂吏之子孫,本身亦未犯案操踐業(yè)。
完成以上身份核驗,名帖存縣署禮房,方準入考。
“江行舟?”
“正是!”
典吏一看這份鎏金蒙生赴考名帖,泥金箋上“江陰縣·江行舟”,具保人是薛國公府。
他立刻神情肅然,不敢有絲毫怠慢。
將這份鎏金箋被單獨歸入一口檀木匣內(nèi)——江陰門閥世家的名帖,向來都是衙門重點照拂的對象,不與尋常寒門等同。
更何況這是薛國公府具保的名帖,江陰縣頭號門閥。
“江行舟,驗明正身,領(lǐng)甲字七號考牌過!”
眾蒙生們完成核驗,進入縣學院內(nèi)。先向在場的主考官蔡巣、四位副考官、監(jiān)考教諭,一揖致敬。
學院紫檀供案上,酒醴粢盛,各色祭器擺放。
學政蔡巣齋戒沐浴,領(lǐng)著眾蒙生,拈香祭拜大周圣朝文廟的七十二位諸子圣人——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墨子、孫子、鄒子、韓非子、鬼谷子、許子大周開朝功勛。
此為尊崇文道!
“眾圣開辟文道,披荊斬棘,篳路藍縷。
伏羲結(jié)繩而治!
神農(nóng)揉木為耒!
吾輩文士追隨先圣,不畏艱難,奮力前行!”
隨蔡巣念完祭祀頌詞,隨后向在場的一千余名蒙生宣讀縣試的流程和規(guī)矩。
江陰縣的整場童生縣試,一共考三場。
第一場為正場,以文廟圣典為本,寫命題[字訣文術(shù)]一篇。
錄取較寬,文理通順者可過,辭句支離破碎者黜落。
考完之后當場揭曉考試成績,留下前三百名蒙生。第一場未過關(guān)直接淘汰,不能考第二場。
第二場考初級,寫命題[短賦]一篇。
監(jiān)試加嚴,凡墨污卷面淘汰,嚴篩前一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