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輝就把柔淑的事情說了,靖王心里有些怒氣,皇孫一般到了歲數(shù)都要住到前院去,由他親自教導。
但是對于女兒,靖王一般都是交給她們生母自己帶的。
柔淑是他的嫡女,靖王府嫡出的郡主,按理說也該好好教養(yǎng),為底下的妹妹們做榜樣。
可是王妃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只把心撲在恒瑋身上,對于柔淑的管教,竟然如此松懈,長此以往那還得了。
想到這里,靖王立刻叫停了馬車,騎了一匹馬又回了皇宮。
此時王妃的馬車上,聽完了來龍去脈的王妃,并沒有覺得柔淑錯在了哪里,她身為嫡女,又比長安他們大,管教一下庶弟,沒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就是恒輝讓她有些看不透了,為什恒輝要向著長安他們,卻不向著自己的親妹妹?
王妃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邊乖巧的恒瑋,又看了一眼哭得傷心的柔淑,覺得恒輝離他們似乎是越來越遠了。
看來得找時間找恒輝多說說話了,他與長安的關系再好,也不能越過自己的同胞弟弟。
…
有關于孩子的問題,我在這里說一下,教育不同教導出來的孩子也就不同。
先說說話,我家老大三歲才會說長句,四歲說話還不清楚,老二一歲多就已經(jīng)很會表達,能說長句了。
長安,歲安,小小年紀就懂得很多,一是她們很聰明,二是有人教導,張昔年安嬤嬤都在教他們東西。
明白了道理,自然懂得就多了,就跟朧月六歲就能幫熹娘娘說謊一樣,可能文里寫到孩子的確很聰慧,但是處于那個十五六歲就能結婚的時代。
真的是從能吃飯的時候就會被教各種東西了,更何況還是皇上的孫子,只會比普通人學的更多,也就懂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