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茶下肚,小五將那日她到達(dá)清心茶肆后發(fā)生的事,一五一十向清輝道來。
那日,她想著此番是陪清輝出外談大買賣,故一大早走街串巷后,專門返家洗了個澡,特意換上一身沒有魚腥味的干凈衣裳,這一番折騰,就誤了些時辰,待她匆忙趕到清心茶肆二樓雅座時,室內(nèi)已空無一人,幾經(jīng)周折,問遍茶肆里的茶客才得知,雅座的三位客人早已離開。
那廂,珍娘沒收到清輝回話,本以為這筆買賣沒談成。
沒成想,前日黃昏,那位姓余的黑臉客商突然到訪,二話不說,直接付了那批貨兩倍的銀子,將店中存貨悉數(shù)買下,珍娘、卉兒和小五連夜清理、打包貨物,一直到昨日才收拾妥當(dāng)。
“忙完這一遭,珍娘方才想起,姑娘一直未回話,不知是否府上有事耽擱了,讓我想辦法來府上找找姑娘,順便告訴姑娘,那余姓客商還說了,這買賣他想往長久了做,可否再與姑娘您詳談一番。
”聞言,清輝的手指在茶盞邊緣不斷摩挲:余千里果真不依不饒,竟又尋上門來!“姑娘,小五還想問您一事,”小五頓了頓,猶豫道:“那日在清心茶肆,姑娘您沒事吧?”“小五,何來此問?”清輝眸中閃過一絲訝色——在小五趕來之前,她已戴上帷帽乘車離開,那日她與余千里糾纏之事,小五應(yīng)是不知曉。
“我到時,見那雅座滿屋狼藉,擔(dān)心姑娘獨自一人遇了險……這事兒我當(dāng)然不敢與珍娘說,畢竟卉兒,卉兒曾遇上那樣的事……”小五咬了咬下唇,一雙明亮有神的眼睛,緊緊望住清輝,眼里已有微微淚意。
清輝握住小五的手,輕聲安撫道:“傻姑娘,我這不是好好的嗎?不過是那客商失手打碎茶盞而已。
”她笑得真切,可小五憋不住了,哽咽道:“姑娘,我害怕,我真害怕,若沒了你,我們?nèi)?,都不知如何活在這世上了。
”“別怕,別怕,我在,我一直都在。
”清輝眼下一熱,起身輕輕環(huán)住小五,任她一身魚腥味沾染到自己身上……是啊,她若應(yīng)付不了余千里,遑論自己、薛家,就連珍娘小五她們也會跟著遭殃,尤其是卉兒,還要不要活了。
余千里所求的,不過是一副軀殼,要困住他,也并非全無辦法,她還猶豫什么呢?如今,離出走京畿只剩下兩月余,銀錢已湊夠,城門府衙也快打點好了,只要不出岔子,她們四人,定然走得出去。
清輝思來想去,下定決心,遂親自寫下一張字條,連帶自己積攢下的四十兩銀子,一并托小五帶回估衣鋪。
不日清晨,薛家馬車悄悄駛出京畿,出城門后東行三十里,向鶴首山行去。
薛清輝獨自坐于車中,隨身只帶了兩只包袱,如同十三年前喪母后,同爹、孫嬤嬤離開京畿一樣,只是這一回,只有她一人。
臨行前一晚,清輝特意向祖母、爹爹和紀(jì)氏辭行。
“清輝決意前往長寧寺,為亡母和嬤嬤點燈祈福,直至中元。
懇請祖母爹娘準(zhǔn)允。
”晏老夫人見清輝心意已決,拗她不過,只得頷首答應(yīng):“輝兒,咱們說好了,此去不過月余時間,中元一過,你就得立即回府。
”紀(jì)氏臉上卻是少見的真切笑意:“清輝,你安心去,順帶養(yǎng)好身子,家中一切皆安。
”薛顥不多言,亦叮囑道:“你堅持獨自前往長寧寺為你娘和孫嬤嬤點燈祭拜,本是孝悌,為父理應(yīng)贊同,只是孤身在外還得留神小心。
”馬車馳得飛快,清輝掀開車簾,望著漸漸遠(yuǎn)去的薛府,心中再無十三年前的悲戚,此去心有所向,風(fēng)霜雨雪,無懼亦無意……兩個時辰后,薛清輝站在山門外,抬眼向長寧寺看去——比起四年前,寺廟破敗得更厲害了,只剩下無邊的荒蕪和寂寥。
目送薛府馬車走遠(yuǎn),清輝回身,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獨自向山谷走去,這條路她走過數(shù)回,亦是在這條路上,她不慎跌下山崖,幸得一人所救,自此,開始了四年前那段孽緣和今日之糾纏。
她在山路上默然行了半柱香時間,直到聽到潺潺水聲、聞到繚繞不絕花香,復(fù)眺望,在溪流轉(zhuǎn)角處、翠柏掩映間,一間古樸的山間別院已隱隱露出真顏。
清輝心道,若只為故地重游,此地不失為一處清幽安逸的休憩之所。
穿過那片翠柏林,山間別院全貌映入眼簾,門首和外墻皆修繕一新,信步入內(nèi),前院、北屋、西屋曾經(jīng)陳朽不堪的窗欞、木門亦換成了硬實耐水的杉木,這間別院被余千里買下后,確已被精心修繕過了。
此時天色漸黑,清輝推開后院的木扉,院中布置與過去別無二致,水缸、石桌椅凳,還有檐下安放的一架竹榻。
她猶豫再三,跨過門檻,腳步聲驚動了院中小憩的飛鳥,發(fā)出一片翙翙之聲。
清輝忽然瞥見,近旁竹榻之上,緩緩坐起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