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的患兒比較特殊的就是僵尸癥患兒和多贅肢的幼兒,其他患病的兒童無非就是血癌、腦癱、腫瘤、身體殘疾等毛病,算不上特殊。
樂同學(xué)將因父母或其他原因感染了aids的兒童歸于地血液類的疾病,銀屑病患兒也歸于血液病行列,某些腫瘤、肺結(jié)核患兒歸于了五臟六腑有病的患兒群。
轉(zhuǎn)了一圈,將沒有外出活動的兒童走訪遍,花去了近二個鐘,時間已至十一點,離吃中午的時間略早,張女士和同事們陪同小姑娘去辦公室看資料。
黎照悄咪咪地離了隊,帶去小師弟去聾啞兒教室跟隨聾啞兒學(xué)習(xí)手語和唇語。
福利院早已將資料準(zhǔn)備好,全院內(nèi)的兒童資料全部都有,分門別類的做了整理,健康孩子們的資料是一整份,有疾病的孩子依照病型分類。
有電子版資料也有紙質(zhì)版。
藍三和黑九將裝電子版資料的的u盤與他們攜帶的電腦相連,將資料轉(zhuǎn)存一份到電腦里。
樂小同學(xué)看紙質(zhì)的資料,從資料上看了照片,大腦將其與腦子里存著的兒童們的臉對號入座,一一劃上等號。
哪怕她再快,一分鐘能看三份資料,五百多份資料也得要二個來鐘,一時半會看不完。
福利院的孩子與護工們十二點下班下課吃午飯,到點兒時,張女士和同事們又陪同小姑娘去食堂吃飯。
樂同學(xué)客隨主便,隨張女士等人移步去食堂。
健康的孩子們和能行走的孩子都去大食堂吃飯,三歲以下的幼兒們就在他們生活區(qū)的樓層內(nèi)的餐堂吃飯,飯菜也是在大食堂做好,再運到幼兒餐廳分餐。
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在生活起居區(qū)也有吃飯的小餐廳,吃飯時也在小餐廳,那些只能躺著的孩子,由護工取餐送喂飯。
樂小蘿莉到了福利院的大食堂,也看到了黎先生和弟弟,她家弟弟和一群聾啞兒在一起,看樣子相處得十分和諧。
講真,她挺佩服寶貝弟弟的,她家弟弟是到哪都能適應(yīng)的那類人,他本人不太喜歡熱鬧,但是卻跟誰都能聊得來。
弟弟和晁哥哥有些類似,自帶陽光和親切光環(huán),有著讓人感覺平靜的氣息,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
寶貝弟弟不需要自己操心,樂小同學(xué)與帥哥們隨著張女士等人去取了餐,尋了空桌坐著,一邊吃一邊聽小孩子們說話。
大食堂也分好幾個餐廳,孩子們由護工或老師帶領(lǐng)用餐,都是按年齡大小分班管理,吃飯也按班就坐,井然有序。
坐位井然有序,但不禁止交流,也因此,餐廳內(nèi)一片喧嘩,聲音大得快要掀翻屋頂。
聾啞兒那邊很安靜,因人數(shù),影響不了大局。
食堂的午飯三菜一湯,葷素搭配。
院內(nèi)的工作人員與孩子們吃的是同樣的飯菜,大人餐份量多一些,米飯自己選,一兩二兩三兩四兩,想吃幾兩吃幾兩。
樂同學(xué)取了一兩米飯,一份菜,全部吃完,吃得很飽。
福利院的費用由國家撥款,有部分是愛心人士捐賺,全院處處以“勤儉節(jié)約”為宗旨,以“鋪張浪費”為恥,小孩子們從小接受良好的節(jié)約教育,吃飯“光盤行動”,基本不會浪費。
吃不完的剩飯剩菜,收集起來做豬食或喂雞鴨。
福利院有自己的副業(yè),利用剩飯養(yǎng)豬是其中之一,有產(chǎn)業(yè)所得的盈利補貼,多少能為國家減輕一點點負(fù)擔(dān)。
吃完了飯,樂同學(xué)沒急著離開,坐著觀察孩子們的表現(xiàn),孩子們的表現(xiàn)挺不錯,吃完了飯會將碗送到水池邊,碗里剩下的少量剩飯剩菜會倒進專門收集剩飯菜的大桶里。
那些僅四五歲的小孩子,因年齡太小,怕他們摔倒或因人多絆倒,不用送碗去洗碗池,一桌人吃完,將沒吃完的飯菜收集起來裝在一起,碗和盤子疊起來,筷子勺子也集齊在一起,方便洗碗的阿姨們收拾。
從孩子的表現(xiàn)看,教育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