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再分配
李承乾自己都有些驚訝,他竟然可以心平氣和說完這些話了。
從前想起這些事情,他面上再怎么云淡風輕,心口也會有絲絲抽痛。
個人的思想還是有局限,當局者迷,他應該早些同老爸坦白他的過往。
如此,哪怕他被換回來,也不會有一開始那些啼笑皆非的事情發(fā)生。
“父親,那些事情臣都放下了,您還哭什么啊?”
李世民聞言,哭的更厲害了。
李承乾只覺得頭疼,不愧是史書蓋章,最愛哭的皇帝,沒有之一。
哭的實在鬧人,李承乾就講起了鳳翔軍的典故,李世民這才找到了些許安慰,哭聲漸小。
李承乾嘆氣,皇帝愛哭,隔代遺傳給了李象,不知道李覺會不會被遺傳上。
一個老哭包哄起來已經很難受了,再來個小哭包。
老哭包他可以不帶個人感情,心平氣和的面對。
小哭包是兒子,都不敢想他非要多穩(wěn)定的情緒,才能穩(wěn)住陣腳。
去宜春苑看秧苗,李世民十分愿意。
但是,眼睛哭紅了,李世民不好意思出門,在甘露殿歇了半個多時辰,太陽已經完全落山。。
李世民想起那三方試驗田,神色十分凝重,“雜交出來的糧種,只能種一次,朕多么希望這些稻子帶來奇跡。”
李承乾道:“這個不可能,千年之后的高科技都做不到,何況是現在。
父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您何必同千年之后的時代較勁?
臣同您說那么多,只是想告訴您,千年后那個偉大的時代?!?/p>
李世民道:“高產量的農作物,于朝廷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沒有哪一個帝王,不希望王朝永固,國祚萬年?!?/p>
李承乾笑道:“有優(yōu)質的糧種,并不能保證王朝永固。大唐不可能,往后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能,
父親,死了那條心,活在當下,治理好眼下的朝廷,就是對后人最大的負責?!?/p>
李世民走過去,在李承乾身邊落座,“說一說,為什么不可能?”
“父親這是在考臣?”
李世民點頭,“作為父親,你的答案無關緊要;作為君王,你的答案朕期待至極?!?/p>
李承乾思索片刻,“利益!每一次王朝更迭,表面看是一家一姓的興衰,內里則是利益的打破與重組。
王朝建立之初,利益散亂,皇族占有最大的利益,在利益上擁有較大的話語權,能夠對利益進行較為合理的再分配。
隨著王朝逐漸發(fā)展,士宦鄉(xiāng)紳利益捆綁越來越嚴重,從朝廷中央逐步滲透到道州縣,形成一個盤根交錯的利益整體。
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的,等到皇帝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是尾大不掉了,輕易動不得。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王朝建立之初,位高權重的大臣說殺就殺,王朝建立個幾十年之后,想殺一個貪贓枉法的重臣,都畏首畏尾。
王朝建立之初,權貴的利益紐帶捆綁的不是很牢固,利益網松散,同朝廷抗衡的能力有限。朝廷可以進行分配,讓老百姓能夠獲取些許利益,保證老百姓的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