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大別山
挺進大別山
抗戰(zhàn)勝利,終于可以和家人聯(lián)系了。肖何給家里捎信,部隊在武安縣城休整,想和家人見一見面。父親連忙趕到縣城,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子。他們說了很多話。臨別,肖何沒有什么值錢的物品,就把自己新發(fā)的那身豆綠色軍裝拿出來交給父親手里,又將自己的軍帽摘下來,戴在父親的頭上。目送著父親消失在大路的盡頭。短暫的相聚,長久的別離。此處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見。想到這里,肖何的眼淚不由得淌落下來。
國民黨反動派蠢蠢欲動。戰(zhàn)爭的烏云籠罩在人們的心頭。為了形勢的需要,邯西游擊隊八路軍正式編入晉冀魯豫軍區(qū)野戰(zhàn)軍,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家都習慣叫劉鄧大軍。
1945年冬,邯鄲戰(zhàn)役打響,高樹勛將軍率領新八軍宣布起義,為國民黨官兵樹立了棄暗投明的榜樣。給國民黨反動派以沉重打擊。此后,起義部隊改編為民主建國軍。仍然歸高樹勛將軍指揮。肖何親眼目睹了起義后的國民黨隊伍從邯鄲城步行撤往西邊的山區(qū)。
1946年6月肖何所在的縱隊被編入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仍歸劉鄧指揮。也俗稱劉鄧大軍,也是后來的
挺進大別山
拂曉時遇上斷崖,藤蔓被前半夜的暴雨泡得發(fā)滑,班長率先抓著藤蔓往下滑,快到崖底時突然脫手,重重摔在亂石堆上,悶哼一聲便沒了動靜。后面的戰(zhàn)士用綁腿結成繩索,踩著他的身體繼續(xù)向下,有人的指甲摳進巖石縫里,硬生生剝下一層皮肉。
日頭剛過晌午,山坳里突然響起槍聲。敵人的騎兵從兩側包抄過來,子彈呼嘯著掠過樹梢,打在樹干上濺起木屑。炊事員老李把鐵鍋頂在頭上當掩體,懷里還緊緊抱著那口裝著傷員的行軍鍋,鍋沿被流彈擊穿個窟窿,滾燙的藥湯順著他的胳膊往下淌,燙出一串燎泡也顧不上擦。
夜幕降臨時,隊伍在山洞里歇腳。篝火燃不起火苗,只能用濕柴煨出點煙,戰(zhàn)士們背靠背取暖,有人的腳腫得像發(fā)面饅頭,脫鞋時連帶著撕下層皮。衛(wèi)生員用縫衣針挑破水泡,沒消毒水就撒把灶心土,疼得小戰(zhàn)士咬著木棍發(fā)抖,卻死死憋著沒出聲
——
山外傳來敵人的狼狗吠,誰也不敢驚動了追兵。
部隊日夜兼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遇見敵人就直沖上去。狹路相逢勇者勝。闖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趟過了一條又一條河。擊潰了一波又一波的敵人。很多戰(zhàn)士都永遠的倒在了沖鋒的路上。有很多戰(zhàn)士連姓名也沒有留下。跟肖何同一村出去的有好幾個人,有的葬身山崗,永遠也回不去了。有的負了傷,回到了家鄉(xiāng)。當肖何所在的部隊在大別山區(qū)革命根據(jù)地站穩(wěn)腳跟,休整待命時,從家中傳來消息,告訴肖何母親病危,想要見他最后一面。
得到部隊的批準,肖何星夜兼程,回到了久別的家鄉(xiāng)。進到家門,一眼就看到母親安然無恙的坐在門前的臺階上。哪里像有病的樣子?回到家的肖何又該如何自處呢?且聽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