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戎轉(zhuǎn)身去換衣服,頭不回道:“我和你一起去!”
……
下午。
彭郎渡碼頭邊。
一輛馬車靜靜停在河畔楊柳樹蔭下,與旁邊車水馬龍的鬧街形成鮮明對比。
馬車內(nèi),歐陽戎與謝令姜安靜不語。
歐陽戎不時翻開窗簾,望一眼不遠(yuǎn)處渡口的船。
謝令姜好奇的打量師兄。
她是被大師兄臨時喊過來的,好像是有什么要緊事。
“師兄,你沒事吧?!?/p>
歐陽戎搖頭,眼睛望著窗外的風(fēng)景。
蝴蝶溪對岸,豎立一座座劍爐,一刻不停的吐出青煙,這些古越劍鋪的劍爐,遠(yuǎn)遠(yuǎn)望去給人一種心頭的沉重感。
歐陽戎有些擔(dān)憂柳家早有察覺阿青,從中阻撓。
他對很多事一向頗為悲觀,總是做最壞打算。
而偏偏很多事情就是朝著預(yù)想的悲觀方向滑去。
眼下似乎也是,也不知道是太心急,還是確實久久等不到人,歐陽戎一時間攥緊了袖口。
阿青在他心里不單單是下屬的妹妹這么簡單。
歐陽戎在東林寺醒來,初次認(rèn)識了阿青和她一家人,這是他第一接觸到龍城縣底層百姓這個群體。
可以說,這也是激勵他下山賑災(zāi)治水的原始動力之一。
歐陽戎清楚的知道了他這個龍城縣令是要來為哪些人謀福祉的。
他是龍城縣的父母官沒錯,但若更具體些,他應(yīng)當(dāng)是大多數(shù)窮苦百姓的父母官,而不是幾家?guī)仔盏耐梁类l(xiāng)紳們的父母官。
這點很重要。
阿青一家就是這個觀念立足開始的。
馬車內(nèi)氣氛安靜。
謝令姜注視了會兒頻頻掀開窗簾外望的大師兄,張嘴欲語,可就在這時,她瞧見師兄原本緊繃的臉色頓時一松。
似是有心頭重?fù)?dān)放了下來,還沒等謝令姜好奇,馬車外面便傳來一陣腳步聲。
一個滿頭虛汗的瘦高漢子帶著一個手提包袱的清秀少女來到了樹蔭下的馬車前,二人額上又有“越”字刺青,一起登上了馬車。
柳阿山拿起韁繩,擦了把額頭汗珠,驅(qū)車駛離渡口。
阿青剛進(jìn)入馬車內(nèi),立馬被歐陽戎接過了包袱,抓住細(xì)腕,被松口氣的他瞪眼打量。
“老爺,您這是?”阿青害羞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