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信芳考完試,在家中足足睡了一天,會試實在是太折騰人了,葉信芳真的有點害怕經(jīng)歷第二次。
此次會試考生多,錄取少,考試結(jié)果如何,葉信芳心中也沒底,總歸是已經(jīng)竭盡全力,其他一切全賴天意。
第三日清晨,葉信芳方才有了閑情逸致,約上好友諸人,在這京師之地逛上一逛。
說來京師重地,在諸多景點之中,最有名的卻是那座名為思故的高塔,這座高塔從建立之初,就歷經(jīng)爭議,此后風(fēng)風(fēng)雨雨數(shù)百年,最終成為大東皇朝上下的信仰所在,這籠罩著神秘色彩的高塔,哪怕是本朝開國的先帝爺,在率軍隊打進(jìn)皇城時也不敢妄動。
當(dāng)日東朝覆滅,末帝自盡于思故塔,未曾成功逃離的李氏宗親紛紛涌入思故塔中尋求庇佑。
先帝爺不敢入思故塔開殺戒,最后派兵圍塔數(shù)日,恩威并施,這才將那幫軟骨頭的宗親逼出來,先帝爺對于逃亡在外的李氏宗親下了誅殺令,對這些人卻采取了懷柔策略。
思故高塔就建在東城區(qū),占地面積極廣,是那位穿越者皇帝的手筆,據(jù)說當(dāng)日建塔要拆遷東城區(qū)的一些房屋,遭到了居住在此的臣屬們的一致反對,哪怕如太祖李元齊,也是拿出不少好處,才換得了這塊地皮。
葉信芳所讀的史書記載,東太祖皇帝登基之后,先是定年號為啟元,五年后又莫名其妙的改為思故,大臣本來極力反對這個年號,奈何這位昭朝太祖一意孤行,不止如此,他還從自己的私庫中出錢,建造了這座思故高塔。這思故之意,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李元齊的父母親族大多在戰(zhàn)亂中過世,這是思念故親之意,又有人說李元齊一生風(fēng)流不羈,這是思念故人之意,這故人一定是位風(fēng)華絕代的佳人。
葉信芳卻猜測,這思故,也許就是單純的思念故鄉(xiāng)。男人都是非常健忘的生物,白月光或許的確存在,但對于李元齊這樣的種馬來說,白月光會有一些分量,卻不會有這么重的分量。
這座塔高八十九米,一共有二十層,高塔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zhèn)山河”四個大字,頗有氣魄,據(jù)說是李元齊親筆。塔內(nèi)沒有供奉佛道神像,而是存放了不少李元齊的雕像、人物畫像,另外存放了許多他的遺物,這些遺物本應(yīng)該陪葬皇陵的,但繼位者太宗皇帝遵循李元齊的舊旨,將這些東西全都封存于此,在大昭皇朝建國之后,出于對東朝太祖的尊敬,沒有對塔中情形做出改動。
葉信芳心中腹誹,李元齊這個人真的很自戀,專門造了一座塔來放自己的雕像和舊物。
高塔在前朝時歸李家宗室管理,待到今朝,由禮部派遣專人來維護(hù)此塔。
現(xiàn)代人也許會覺得旅游景點坑爹,因為收取老貴的門票,但葉信芳穿越之后才發(fā)現(xiàn),古代景點也沒有多樸實。
據(jù)說收費模式在宋朝時就出現(xiàn)了,但一直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一直到太祖李元奇這個錢串子上位之后……
思故高塔建成后三十年里,據(jù)說整個國朝風(fēng)調(diào)雨順,沒有任何旱澇洪災(zāi),一直到李元齊的兒子?xùn)|朝太宗皇帝對高塔動了心思,這個不孝子試圖將自己的雕像也放進(jìn)塔內(nèi)……
東太宗李衡暗戳戳供奉自己雕像后的第二日,京師大地震,思故高塔安然無恙,里面的東西都在震中安然度過,唯獨太宗李衡的雕像出了事。
而后再過一月,又傳來江南水患的消息,算一算水患開始的日子,恰巧臨近存放太宗雕像的日子。
就想跟在親爹身后裝個逼的太宗皇帝心里苦,也不用大臣們苦勸,十分自覺的將自己的雕像移了出來。
鬧了這么一出之后,東朝歷代皇帝都很乖覺,只用心維護(hù)高塔,卻不敢隨意的變動其中的東西,如此安穩(wěn)的過了四百年,直到東朝末帝上位之后,這人是個神級敗家子外加資深小作精,先是將國庫消耗一空,然后就將注意打到了思故高塔之上。
本來這座高塔對外開放底下兩層,供百姓參拜,每次收取五文錢的門票錢,普通老百姓咬咬牙也能進(jìn)來參拜一二,這個價位是李元齊定下的,后人也一直沒改,這些門票錢用來支付維護(hù)人員的俸祿,這些維護(hù)人員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博物館管理員,但這差事比管理員搶手多了,東朝有個傳說,每個高塔維護(hù)人員都能一生順?biāo)?,甚至許多著名的名人大家,都曾在高塔干過維護(hù)工作。
例如著名的常勝將軍杜璟、文人李若、書畫家王九成,這些人早年就曾供職于此,將軍也沒有百戰(zhàn)而死,而是難得的壽終正寢,文人也沒有一生郁郁不得志,而是高中狀元后掛印而去成為大文豪,書畫家也沒有遭遇生前潦倒死后成名,而是一生畫作受眾人追捧。
而在東朝時,要想成為高塔管理員,經(jīng)過層層的考試篩選,其程序真的一點不比科舉中進(jìn)士少。
思故高塔這座皇朝的象征,因香火靈驗聞名于世,通過低廉的收費模式,自給自足之余,還能給管理高塔的宗室人員帶來巨大的收益,這種十分合理的管理方式,運行了四百年,雖然中間也出過惡劣的貪腐事件,但整體還說還是健康運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