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職分田,和你在軍中的職位是相關(guān)的。日后若是退役了,自然得收回去。”一旁有人聽聞此話,倒是開口解釋了起來,
“不過還有軍功田,只要立下軍功就能得賜那是不會被收回去的。我看那告示上面寫了,先前的數(shù)次戰(zhàn)事,只要參與了的,每次都能獲得五畝田。這些可是真真正正的屬于咱們自己的田?。 ?/p>
說著,此人的眼神竟也有些火熱了起來,顯然也是被這次的分田震驚到了。
“白大哥,那咱們能分得多少田?”一旁,有個憨厚漢子開口繼續(xù)問道。
問話之人正是先前的王大牛,而先前開口解釋的則是那位“白大哥”。白大哥作為少有的識字之人,自是明白告示上所表述的意思,此時他身前也圍了不少人,正眼巴巴地聽著他繼續(xù)講解。
他也不藏私,將告示上所規(guī)定的分田細則大大方方地說了出來:“大牛,咱們除了陶公那場戰(zhàn)沒打,剩下三場全都參與了,應(yīng)當(dāng)能分到十五畝軍功田,還有十畝的職分田,攏共是二十五畝。”
說完,他又轉(zhuǎn)頭環(huán)視四周,大聲開口解釋道:“要想知道自己能分到多少軍功田,只需算算打了幾次仗就行,打一次能分到五畝!”
“?。磕俏也皇侵荒芊值梦瀹€?”有人開口道,話語里滿是懊悔,這顯然也是后面跟隨吳文輝前來支援的士兵,并未參與其他幾場戰(zhàn)事。
“無需擔(dān)心,還有那十畝職分田呢,雖說后續(xù)退役得收回,但眼下還是歸你的。”
“哈哈,這么算下來,我也能分得十五畝田了!”
“我竟能分得二十畝?”
……
一時間,場上議論聲響起,隨后聲響越來越大,最后甚至連校場外路過之人都能聽到里頭的震天聲響。不過,場上倒還是有不少人持謹慎態(tài)度,尤其是那些非潮州、漳州籍貫的士兵,他們不識字,又有著語言隔閡,心中更是懷疑。
日頭升高,校場上也頓時響起了軍號,場上士兵聽聞后連忙開始尋找自己的隊伍整隊。
許久,黑壓壓的士兵方陣終于列隊完畢,場上也已經(jīng)鴉雀無聲,只有士兵們略微沉重的呼吸聲在場中響起,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點將臺。
吳志杰、吳文勇、吳天成三人身著戎裝,大步登臺。吳志杰站在最前面,目光掃過臺下數(shù)千雙或是期盼、或是疑慮、或是激動的眼睛。
“弟兄們!”吳志杰聲音洪亮,響徹整個校場,清晰的傳入下方士兵的耳中,“自宋卡城下,至沙道隘口,再到這北大年的城頭。我吳家能有今日基業(yè),是你們用血汗拼殺出來的。沒有你們的刀槍,沒有你們的火銃,就沒有今日的北大年。我吳家,絕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他停頓片刻,讓這番話在臺下每個士兵心中回蕩。
“先前在王宮大殿中我就說了,要給弟兄們發(fā)田。今日,便是兌現(xiàn)承諾之時。”吳志杰的聲音陡然拔高,不帶絲毫猶豫,“依照頒布的軍功授田章程,凡我吳家之士兵,無論籍貫出身,皆授基礎(chǔ)職分田十畝。其中五畝熟地,五畝生田,此田供爾等服役期間耕種,以養(yǎng)家小?!?/p>
臺下響起一片壓抑的吸氣聲,連帶的還有細微的騷動。
十畝!五畝熟地!竟然真的給分田!
“這還沒完!”吳志杰的聲音響起,蓋過騷動,“凡參與過宋卡防御、沙道伏擊、奇襲北大年、攻克陶公之戰(zhàn)的弟兄,依軍功大小,再授私有軍功田。一等軍功者,授熟田二十畝;二等軍功者,授熟田十畝;三等軍功者,授熟田五畝?!?/p>
“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