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陳阿生一條條的改進辦法提出,吳志杰的眼神愈加明亮。
這位陳阿生下南洋前是佛山人,這時的佛山正是大清的冶鐵中心,而他又是冶鐵匠戶,手藝世代相傳,經驗豐富,要不是得罪了仇家,也不會選擇下南洋,并最終給吳家效力。
以他的出身和技術,說出的這番話倒是相當權威。
吳志杰一時沒有開口,而是仔細思索起了腦海中關于煉鐵的知識。或許是穿越的緣故,他發(fā)覺自己的記憶力強了不少,前世一些只是粗粗了解過的知識,此時能清晰的在腦海中回想起。
而陳阿生所描述的技術倒與吳志杰記憶中的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因此,他決定相信他的說法。
而且,吳志杰深知專業(yè)的事應當交給專業(yè)的人來做的道理,他站起身,目光火熱地看向陳阿水,沉聲道:“陳師傅!”
“在!”陳阿水似乎也預料到了吳志杰的想法,開口回道。
“我命你為鐵廠主事,總管礦石處理、木炭燒制、新爐建造、水排安裝以及日后一切冶鐵生產事宜?!眳侵窘苷Z氣堅決,“我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內,就在這里,給我建成兩座新式高爐,并且成功開火,煉出合格地鐵水!能不能做到?”
陳阿水眼中滿是激動,用力抱拳,聲音洪亮的回道:“大少爺放心,有著現(xiàn)成的人手物料,一個月,絕對夠了!”
先前在宋卡地界內并沒有鐵礦,導致他雖有技術,卻也只是個小管事?,F(xiàn)在,北大年這里各種資源齊全,他也終于有了可以大展身手的機會,他此時也是激動不已。
“好!需要什么,直接去找我爹要,若是有困難,也可速來報我?!眳侵窘茳c點頭,給予了他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支持。
交代完畢,吳志杰不再停留,帶著親衛(wèi)離開礦山,朝北大年城返回。
歸途中,道路兩側的稻田已經收割完畢,已經有土人農民在翻整土地,為下一季水稻種植做著準備。
行至離城不遠處的一處岔路茶棚時,吳志杰也略感疲憊,打算帶人在此歇息片刻,再繼續(xù)趕路。而由于此處離碼頭不遠,這時茶棚中倒是聚了不少人,正圍在一起,聲音不高卻難掩激動地議論著什么。
吳志杰到來時他們雖轉頭看了一眼,卻只以為是哪個大商人家的少爺,這段日子可有不少商賈接連抵達北大年。
他們并未認出吳志杰的身份,而是自顧自的繼續(xù)議論著。
“……聽說了嗎?吳家大少爺,真要在北大年分田了!”一個穿著半舊綢裳衫的中年人壓低聲音說道,語氣里滿是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