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現(xiàn)今還活著的六境一共有七位,分別是圣皇,道門之主,佛主,北海之主,神教教皇,妖國國主,儒山掌教,每一位都如同擎天的柱石,本身就是強大的代名詞,又或者可以說這七人就代表著天地之間的七個意志。
六境從某種意義上去看,完全可以用神明二字來形容。
七座高山頂天立地,承受著世間無數(shù)人的尊敬和信任。
圣朝絕大多數(shù)百姓絕不會質疑圣皇,佛門的絕大多數(shù)僧人也絕不會質疑佛主,甚至在他們的腦海之中就沒有質疑佛主這個概念。
七位六境當中,圣皇毫無疑問是最能夠被看見,最能夠被接觸的那個,甚至就連長安百姓都有不少見過圣皇的容貌,聽過圣皇的聲音。
因為要治理國家,因為要處理朝政,因為要著眼天下,所以圣皇身上的神秘面紗并沒有多么厚重。
佛主不同,天下幾乎沒有多少外人見過佛主,哪怕是佛門僧人也有一部分自始至終都不曾見到過真容,對于佛門來說,佛主不像是一個真切存在那里的人,更像是一個信仰。
一個不容玷污,不容置疑,絕對正確的信仰。
但現(xiàn)在,卻有人大言不慚的說佛主錯了,這不僅僅是對佛門的挑釁,更是對佛主的不敬,是對信仰的褻瀆。
就連從未生氣動怒的罰惡菩薩此刻目光也認真了不少。
音猶在耳,須彌禪院的人臉色都變得極為精彩,在場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自然都很清楚這句話從李子冀口中脫口而出意味著什么。
如果說原本罰惡菩薩還打算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息事寧人的話,那么現(xiàn)在就沒這么容易解決了。
崔文若看著四周,諸多佛門僧人的面色全都變得凝重和嚴肅,這是當信仰受到挑釁和質疑之后所出現(xiàn)的抵觸和反抗。
他隱隱一嘆,知道今天很難善了了。
佛門與李子冀都不是愿意退步的,但今天必定要有一方退步才能收場。
“李縣侯,此言謬矣。”
歡喜羅漢上前一步,面色嚴肅的看著李子冀告誡開口。
歡喜羅漢平日里很少會出現(xiàn)這般肅穆的神色,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是常帶笑容,曾經(jīng)有人問過歡喜羅漢,何為喜?
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
那人繼續(xù)問他:“何謂之高慶?”
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
所謂的高慶,通俗來講也就是精神上的滿足和喜悅。
這是一位看得很開,但對于佛主又很尊敬的大修行僧。
李子冀自然也知道關于歡喜羅漢的故事,在受邀來到長覺寺的時候他早已經(jīng)將長覺寺內(nèi)的五位大修行者全都了解了一遍,這位歡喜羅漢尤其擅長辯駁。
“歡喜羅漢認為我的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