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1300c?”
王前進猛地站起身。
這簡直是開玩笑——磁體材料長時間在這種高溫下煅燒,豈不會直接燒裂?
這小子該不是來消遣自己的吧?
“當然不是一直維持這個溫度?!?/p>
江鋒仿佛看穿了王前進的疑慮,平靜地解釋道:
“這就是我說的梯度煅燒法——
“先在500–800c預(yù)熱脫脂;再通氮氣,在1000–1150c完成晶化;隨后在1200–1300c進行短時高溫煅燒,以提高硬度;最后梯度降溫,就算完工?!?/p>
“這……”王前進聽完,一時有些遲疑。
乍一聽,這想法實在有些異想天開。
可仔細一想,似乎實現(xiàn)起來并不難。
按照江鋒的說法,溫度誤差只要控制在100c以內(nèi)就可以實現(xiàn)——廠里幾乎任何一座煅燒爐都能滿足這個要求。
但這樣做,究竟有什么意義?
王前進不由得看向江鋒,懷疑他是不是在糊弄自己。
事實上,這種梯度煅燒法,本是后世幾代科研人員,為彌補設(shè)備不足而反復(fù)摸索、千錘百煉才得以成型的技術(shù)。
江鋒如今不過是將其直接拿來使用。
王前進看向江鋒:還是那副鎮(zhèn)定自然的樣子。
臉上好像還在說:這么簡單的道理,你都想不明白,難道還要我來解釋?
王前進被激起了好勝心,開始自己推敲起來。
“梯度煅燒……分層……分段……”
“在每個溫度梯度中,材料都會經(jīng)過一道特定工序的處理,結(jié)構(gòu)逐漸穩(wěn)定,這樣就能承受后續(xù)更大的溫差變化……”
“可最后為什么要用1300c?這個溫度還是太高了……”
江鋒提醒了一句:“王工,您知道焯水嗎?”
焯水?
所謂焯水,就是在炒制生肉前,先用清水簡單煮一下。這樣既能去除雜質(zhì),也能讓肉更快炒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