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北海都開始備戰(zhàn)。
本來劉備并未打算僅聽糜竺一人之言就草率出兵。
畢竟當(dāng)初在虎牢關(guān)下,曹操還曾幫助過他,在袁紹發(fā)難的時候出手為他解過圍。
劉備感激曹操出手相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打心底里覺得曹操是個難得的英雄,這一點他和李憂、郭嘉也都說過,二人都對曹操的評價頗高。
尤其是李憂對曹操的評價,遠在劉備的心理預(yù)期之上。
所以劉備打算再等等,甚至想給曹操寫封信來好好勸勸,畢竟陶恭祖在徐州對百姓也是相當(dāng)不錯的。
在他的心里,二者都是當(dāng)世少有的賢才,自當(dāng)惺惺相惜。
曹操因為仇恨而沖昏了頭腦,舉兵報父仇,在劉備看來只是生一時之氣,若是好言相勸就能讓二人休戰(zhàn),那自然是最好。
但是等著等著,他就聽到了曹操要屠盡城中百姓這個消息。
聽完這個消息的劉備就再也坐不住了,頓時怒火上涌,對曹操的好感就在那得知消息的一瞬間消耗殆盡。
他從一個織席販履之輩,到平原相,再到如今的準(zhǔn)青州牧。
劉備自然也有他自己的野心。
大丈夫當(dāng)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但生于亂世,更應(yīng)該仁以為己任,救萬民于水火。
不管是任何人,只要他將刀刃對準(zhǔn)無辜的百姓,都將是他劉玄德的敵人。
“起兵!”
不用和任何人商量,劉備就做出了這個決定。
而且麾下并沒有任何一個人表示反對,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
屠城這種事,以前不是沒人做過,而且大漢崇尚孝道,為父報仇大家都理解,甚至?xí)С帧?/p>
但是不管怎么說。
你曹操也算是大漢的臣子。
現(xiàn)在你要屠殺大漢的子民?
該說不說,確實離譜。
于是在劉備充滿憤怒情緒的命令下,整個北海還活著的將領(lǐng)都聚集在了北海的政務(wù)廳里。
呂布、張遼、高順等并州一脈。
趙云、潘鳳這些平原就跟隨劉備的老班底。
還有個剛剛加入不久的太史慈。
眾將皆在政務(wù)廳里整裝待發(fā),別看這幫人在平時經(jīng)常吊兒郎當(dāng),但真到有了戰(zhàn)事,這幫人不會有一個是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