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還在盛傳“太子心學”玄妙的街頭巷尾,悄然流傳起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故事里,太子殿下面對天災,非但沒有仁心,反而提出了“驅民就食”的殘酷之法,視百姓性命如螻蟻。
無數(shù)不明真相的儒生和百姓義憤填膺,對東宮的斥責聲浪滔天。
翌日,太極殿。
天光未亮,文武百官列隊之時,空氣中已彌漫著無聲的火藥味。
以魏王李泰為首,身后跟著七八名御史老臣,個個面色凝重,手持笏板,擺出了一副即將為民請命、慷慨赴義的架勢。
而另一邊,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卻是神情坦然。
他們看著李泰那群人時,眼神里甚至還帶著一絲難以言說的……憐憫。
李承乾依舊站在隊列最前面。
他耷拉著眼皮,整個人仿佛一尊即將風化的石像,隨時能當場睡過去。
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他昨晚想了一夜,終于大徹大悟。
反抗不了,那就躺平吧。
這次,他決定連句辯解的話都懶得說。
李泰罵他,他就認。
只要能成功搞臭自己的名聲,受點委……不,能達成目標,這都不是事兒!
果然,朝會一開始,李泰便迫不及待地出列了。
“父皇!”
他一出列,眼眶便紅了,聲音里充滿了悲憤,仿佛自己就是那天下蒼生的化身。
“兒臣有本奏!彈劾太子殿下,言行失德,不恤民情,不堪為國之儲君!”
此言一出,殿中嗡的一聲,無數(shù)道目光瞬間凝固在李承乾身上,如芒在背。
李泰將早已準備好的說辭,慷慨激昂地陳述了一遍。
他著重描繪了“驅趕災民”是何等的殘酷,“以錢代糧”是何等的荒謬,并將之上升到了動搖國本,喪盡民心的道德高度。
“……父皇!我大唐以仁孝治天下,太子身為儲君,卻心無百姓,言如蛇蝎!”
“若真行此法,北方必將大亂,我大唐百年聲譽,將毀于一旦!”
“兒臣懇請父皇,收回太子總領救災之權,另擇賢能!并嚴懲太子,以儆效尤,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話音落下,他身后那群御史老臣,也紛紛出列附和。
“臣附議!太子之言,有違圣人教化,非仁君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