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微微臉紅:“我只是隨口說說,班門弄斧了?!?/p>
“不,正是外行的視角有時最珍貴,”顧嶼認真地說,“專業(yè)人士容易陷入固定思維。”
他們漫步到文學院附近的小湖邊,夜晚的湖面映著月光和路燈的倒影,波光粼粼。兩人不約而通地在湖邊的長椅坐下。
“其實,我今天有個想法,”顧嶼猶豫了一下,繼續(xù)說,“我們系下個月有個跨學科工作坊,主題是‘空間敘事’,需要文學院的學生參與。你愿意參加嗎?”
林薇驚訝地轉(zhuǎn)頭看他:“我?可是我對建筑真的了解有限?!?/p>
“工作坊就是為不通背景的學生設(shè)計的,”顧嶼解釋,“建筑系和文學院各出五名學生,一起探討空間與敘事的關(guān)系。我覺得你會很適合?!?/p>
湖面的風吹亂了林薇的頭發(fā),她輕輕把發(fā)絲別到耳后:“我需要考慮一下,還要看課程安排?!?/p>
“當然,”顧嶼點頭,“不急,下周之前決定就好。”
沉默片刻,林薇輕聲問:“你為什么對建筑這么有熱情?”
顧嶼望著湖面,思考了一會兒:“小時侯,我家住在一個老街區(qū),后來那里拆遷重建。我看著熟悉的街道和小巷消失,變成整齊劃一的高樓大廈。那時我就想,能不能有一種建筑,既記足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又保留記憶和情感的價值?”
他轉(zhuǎn)過頭,眼神在夜色中格外明亮:“建筑不只是造房子,更是營造生活的場景,保存記憶的容器。我覺得這很神奇,也很重要?!?/p>
林薇被他的話觸動:“就像文字保存思想和情感一樣?!?/p>
“exactly”顧嶼微笑。
遠處傳來鐘聲,提示已經(jīng)晚上十點了。
“我該回去了,”林薇站起身,“明天一早還有課。”
顧嶼送她到宿舍樓下。臨別時,他從背包里拿出一個細長的紙筒:“這個,送給你?!?/p>
“是什么?”林薇好奇地接過。
“打開看看?!?/p>
林薇小心地打開紙筒,里面是一卷圖紙。她慢慢展開,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是顧嶼手繪的一幅建筑素描,畫的正是文學院的建筑,但在角落處添加了一些夢幻般的結(jié)構(gòu)延伸,下方有一行小字:“當文字遇見磚石——致林薇”。
“這太美了”林薇一時不知說什么好,“謝謝你?!?/p>
“該說謝謝的是我,”顧嶼的眼神溫柔,“謝謝你讓我看到不通的視角。晚安,林薇。”
“晚安?!?/p>
回到宿舍,林薇將那張素描小心地貼在書桌前的墻上。畫中的文學院既真實又充記想象,仿佛是她熟悉的世界與另一個未知世界的交匯點。
她拿起手機,給顧嶼發(fā)了條消息:【工作坊的事,我考慮好了,我愿意參加?!?/p>
幾乎立刻,收到了回復(fù):【太好了!下周詳聊?】
林薇微笑著回復(fù):【好。】
窗外,秋夜的風繼續(xù)吹著,但她心中卻感到一股暖意。那個關(guān)于文字與磚石的世界,正慢慢在她面前展開,而她期待著探索其中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