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文學院就這么大,有點什么事大家都知道了。”周婷狡黠地眨眨眼,“聽說他挺帥的?”
林薇無奈地搖搖頭,沒有接話,只是仔細梳理了一下長發(fā),然后拿起包出門。
那家云南菜館離學校西門不遠,以地道的汽鍋雞和鮮花餅聞名。林薇到達時,包間里已經(jīng)熱鬧非凡。顧嶼小組的四個人都在,另外還有兩位看起來是指導老師的年長者。
“林薇來了!”趙強第一個注意到她,熱情地招手,“快來,就等你了!”
顧嶼站起身為她拉開自已旁邊的椅子:“路上沒堵車吧?”
“很順利。”林薇小聲回答,感受到桌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微微有些不自在。
王曉楠今天穿著一條紅色的連衣裙,妝容精致。她微笑著向林薇點頭致意,但眼神里有一絲難以讀懂的復雜情緒。
一位頭發(fā)花白的教授舉起酒杯:“首先,祝賀我們的通學們獲得這次概念設計比賽的一等獎!這是你們連續(xù)幾周熬夜努力的成果!”
大家舉杯相慶。林薇注意到顧嶼的杯子里是果汁,想起他上次說過不喜歡酒精的味道。
“特別要提到的是,”教授繼續(xù)說道,“這次評委對你們的設計理念闡述部分評價極高。我聽說有外援幫助?”他的目光投向林薇,帶著友善的好奇。
顧嶼接過話頭:“是的,李教授。這位是林薇,文學院的大一新生。她幫助我們重新梳理了設計理念的文字表達?!?/p>
李教授感興趣地轉向林薇:“很有意思。你是怎么想到用『時間的見證者』這個概念來詮釋他們的設計?”
林薇感到臉微微發(fā)熱:“我只是從一個外行的角度,嘗試理解建筑與人的關系。顧顧嶼他們的設計本身就有很多關于時間與光線的思考,我只是幫忙表達出來。”
“謙虛了,”李教授贊賞地點頭,“建筑學常常陷入自我對話的困境,需要外界的聲音來提醒我們設計的本質。你的文字為他們的設計注入了人文溫度,這正是當代建筑有時缺乏的。”
晚餐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林薇漸漸放松下來,甚至能與大家自如地交談。她發(fā)現(xiàn)建筑師和文學研究者其實有很多共通話題——都關注人性、空間與時間的關系,以及如何講述故事。
只是表達方式不通:一個用磚石、玻璃和光線,一個用文字和比喻。
飯后,兩位教授先行離開,剩下的年輕人決定再去喝點飲料聊聊天。在校門口的一家咖啡館里,小組終于放松地聊起了比賽過程中的各種趣事和糗事。
“還記得顧嶼那次把模型比例算錯了嗎?”趙強大笑著爆料,“我們差點讓了一個巨無霸模型,比設計實際大了一倍!”
顧嶼無奈地搖頭:“那是連續(xù)熬夜36小時后的計算失誤,情有可原?!?/p>
“還有王曉楠答辯練習時太過緊張,把‘空間流動性’說成了‘空間流氓性’!”李哲補充道。
王曉楠嗔怪地拍了他一下:“那是口誤!你還不是把‘立面’說成了‘負面’!”
林薇聽著這些故事,忍不住笑起來。她注意到顧嶼雖然偶爾會被調(diào)侃,但每個人都非常尊重他的專業(yè)能力和領導力。
“說起來,林薇,”王曉楠突然轉向她,語氣隨意但眼神認真,“你文筆這么好,為什么選擇學文學而不是建筑或新聞?”
問題來得有些突然,林薇思考了一下才回答:“我覺得文字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它不僅能描述現(xiàn)實,還能構建新的世界。就像《詩經(jīng)》中的那些詩句,千年后依然能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的建筑之美。”
“但文字是瞬息的,”王曉楠輕輕攪動著咖啡,“而建筑是永恒的。一百年后,我們設計的建筑可能還立在那里,但文字可能已經(jīng)被遺忘?!?/p>
桌面上安靜了一瞬。趙強和李哲交換了一個眼神,顧嶼微微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