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新安離開之前,王誠一又和晏新安聊了很多其他的。
他也知道了很多東西,比如歐陽錦燦成為滅絕的原因,比如鄧四方至死未娶,還有一些學宮的其他。
零零碎碎,點點滴滴。
不算細致,但是種類挺多。
王誠一對晏新安口中的“法”很感興趣,但還是太單調了,很難實行起來。
晏新安也知道,暫時也沒辦法,即便在前世那般現代化的社會都無法完全的實行法治,何況是這種實力為尊的玄幻世界呢。
僅僅是普通人和求道者存在于一個世界就是個深不見底的大坑。
除非將普通人割離到另一個世界,與修士徹底分開,不然普通人永遠翻不了身。
普通人能被法律約束,修士只能被更強大的人約束!
這就是個無解的命題。
石國雖然有“法”的概念,也有發(fā)“法”的條文,但是沒有“法”的體系,對于“法”的解釋,其實只是人的解釋。
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一個法律體系崩壞的社會,不僅僅是石國,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情況,社會體系居然沒有崩壞,簡直不可思議。
再者,由“人治”變成“法治”,受到的阻力宛如泰岳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但是,晏新安需要的不是瞬間就能改變的。
正如鄧四方說的,他看到的未來還很遠,晏新安用這些時間完全可以構造一個更加穩(wěn)固的系統(tǒng)。
拔苗助長容易留下隱患。
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晏新安閃過無數的思維,最終將起始點定在三省。
他沒那個能量,但是他面前的人有。八品大儒,文院院長,三省的頂梁柱,王誠一。
三省出來的都是什么人,石國的基石,各大家族的未來,石國人心中的神!
先改變他們的思想。
論學法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有多簡單。
根本不需要硬著來灌輸,隨便丟個實例都能讓這幫學生辯論半天了。
埋下一個“法”的種子。
至于怎么讓三省的學生能將“法”的種子生根發(fā)芽,對于這些將來擁有飛天遁地能力的人,晏新安想到的只有“因果”二字!
這個就連前世封神神話中的那些大佬都不敢輕易沾惹的東西,晏新安不認為這些學生能扛得住。
構建因果大道的方法晏新安有,只是以他目前的實力還觸碰不到道的存在,需要等到七品。
不過這不重要,先種下一個小小的種子,這就是王誠一需要考慮的事了。
等到這種子埋下之后,晏新安估摸著自己也早就七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