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戶部、吏部、工部、禮部、兵部、刑部六部尚書,及在京文武大臣,于明日早朝,齊集奉天殿,詳議‘一條鞭法’推行之細(xì)則、章程及諸般配套事宜。務(wù)求周詳妥帖,以利施行,惠澤萬民?!?/p>
“欽此?!?/p>
朱雄英的聲音很平穩(wěn)。
不緊不慢的,把一條鞭法改革的緣由、方法、益處以及后續(xù)步驟,都說的很清晰。
讓朱元璋寫在旨意中。
朱元璋一邊聽著,一邊慢慢書寫。
他雖是農(nóng)民出身,可這些年也練了練書法,字跡堪稱筆走龍蛇。
朱雄英每說一句,朱元璋臉上的贊嘆之色便濃一分。
他這個孫兒,當(dāng)真了不得。
乖孫的所思所想,可以說每一條都切中時弊。
而且更重要的是。
孫兒能展現(xiàn)出一種,遠(yuǎn)遠(yuǎn)超越年齡的格局。
還有對未來的謀劃。
隨著朱雄英說完,朱元璋也寫的差不多了。
他一氣呵成寫完最后一個字。
隨即擲筆于案。
露出滿意笑容。
然后拿起墨跡未干的圣旨,親自吹了吹,遞向朱雄英。
看著朱雄英,朱元璋的目光中,滿是托付和信任。
“乖孫,明日早朝,你隨你父王一同上殿,這份圣旨,就由你,當(dāng)著滿朝文武的面,宣讀出來。”
他頓了頓,語氣帶著不容置疑。
“讓那些個老臣們,還有那些心思各異的家伙們都好好看看,咱大明朝后繼有人,有你這樣的圣孫在,咱朱家的江山,何愁不能固若金湯,傳之千秋萬代?!?/p>
朱雄英聞言,心中一頓
讓他宣讀圣旨嗎?
好,那就由他來。
他還以為,這種圣旨應(yīng)該由父親朱標(biāo)宣讀呢,畢竟父親又是太子,又監(jiān)國的。
然后朱雄英接過明黃卷軸,躬身道:“孫臣遵旨,定不負(fù)皇爺爺重托。”
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即就讓朱雄英回去,早早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