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辦學校,我需要您的幫助。”
搞一個村辦學,是蘇宇深思熟慮后的決定,他的那些功績,榮譽,那都是過去式了,要是建個學校擺在這里,那就是實打?qū)嵉墓儭?/p>
關鍵是這個學校它可以網(wǎng)羅人才,而且跟他息息相關。
要是能帶動本地發(fā)展,那他就是功德無量。
蘇宇有五六十萬存款,你以為這是他的所有財富?不,這只是現(xiàn)金,他最大的財富是空間里儲存的各種古玩字畫,還有成箱的茅臺,郵票等,關鍵是,黃金,白銀,數(shù)量驚人,只等以后,慢慢出手,他就能乘風而起。
當然,這也不是說這五六十萬存款就不叫事了,但關鍵是在蘇宇看來,辦個民辦學校,花不了他太多錢。
“想要辦理村辦學校,需要幾點要求。”
“第一,場地方面,第二,師資力量,第三,經(jīng)費,第四,生源,第五,政策支持?!?/p>
“場地無需你操心,老師,如果不夠,我也可以幫忙找,生源呢?政策一直是支持的,民辦,村辦,國家都是提倡的。”
“關鍵是生源,你要解決啊?!?/p>
蘇宇對于這點也想到過,就比如紅星小學為何遲遲沒有選址?那就是因為太遠了,學生不夠,你一個學校,沒幾個學生,還辦什么學?
說白了就是路途太遠,沒辦法抵達,如果太遠,人家就會放棄。
你就很難招生了,沒有學生,蓋好學校,也是白搭。
一個公社,辦個小學,按理說沒問題吧?畢竟一個公社,三十多個村子,湊一個小學滿員,不過分吧?
可實際上,不盡人意,愿意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并不多,關鍵是老百姓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
所以紅星小學,由七八個公社湊齊了生源,才能順利辦下去。
越是山溝溝里,教育就越是困難,這是常識,家里人寧愿孩子在家里幫工打豬草,掙點工分,也不愿意去學校,還要貼學費。
而國家也困難,做不到全免費,一個學期,一個學期,起碼要兩三塊錢的學雜費。
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已經(jīng)很大壓力了,畢竟哪家沒有兩三個娃?能供養(yǎng)一個,有出息的就不錯了,而這一個通常是家里的嫡長子。
真還真不是偏心,實在是窮鬧得,所以女孩子的上學率,非常低,家長不認同,覺得長大了,嫁人了,又不是家里人無所謂了,學那么久干啥?會寫自己名字就行了。
你想啊,連結婚都無法辦個婚禮的家庭,你讓他供養(yǎng)所有孩子上學,那不是天方夜譚嗎?
想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國家知道,村支書知道,老百姓也知道,那就是一日三餐,學校全管,你試試,肯定有人巴不得把孩子送學校來。
包括女娃,因為剩下的糧食,可以勻給其他人吃,又有國家?guī)兔︷B(yǎng)孩子,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