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考發(fā)現,豹子異常敏捷,其神經反應速度幾乎和一位二階圓滿的修士差不多,就連何考也不敢靠近了去挑逗。
至于老虎,當然比豹子更兇猛,而且它是會爬樹的。只不過因為體型和體重的限制,有些樹不好爬,有些地方它也上不去。
在這種環(huán)境下,何考也做了一些測試項目,比如被野生動物盯著的時候,隱蛾之能會不會受到限制?答案是在某些情況下也會!
更進一步的測試,在什么情況下會這樣?
初步的答案,應該是對方能認識到他是活動的個體,并能從環(huán)境中將他這個客體分辨出來,且保持感知狀態(tài)。
有的動物能做到,有的動物做不到,而在同一種動物中,居然也是有的做得到、而有的做不到。
那么在能做到的情況下,對方是如何感知的呢?
首先是視覺,有些動物只要盯著他看,往往就能鎖定他,除非他及時能轉移到遮擋視線的地方。
至于聽覺,鎖定效果不是那么明顯,除非他持續(xù)地發(fā)出聲音。假如他保持靜止,發(fā)出的聲音很微弱,大部分情況下聽覺就失去了鎖定效果。
最特別的是嗅覺,何考發(fā)現,有好幾種動物能用嗅覺鎖定他,這簡直不可思議啊!但何考修習了通感術之后,也能理解是怎么回事。
比如他在未入門之前,就能根據聽覺感應空間結構,當他突破三階之后,某些情況下聞到明顯的氣味信號,也能在腦海中形成空間場景。
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術法神通,但有的動物可能先天就具備這種能力。
何考也發(fā)現,其實只要自己不刻意去挑逗那些動物,讓對方不得不感知自己,通常情況下他就不會被注意到,隱蛾之能便不受限制。
何考由此也解開了一個疑惑。
為何曾經看過的紀錄片中,草原上羚羊群對不遠處趴著休息的獅子視而不見,非要等到獅子潛行接近、突然發(fā)起攻擊時,才會驚起逃跑。
何考搞得像一個哲學家,思考著自我與他者、主體與客體、意識與存在的概念……又像一位實驗科學家,測試著傻狍子與熊瞎子們的反應。
測試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會被感知,也等于在在測試,什么情況下可以避免被感知鎖定?所以他也測試了潛行術效果……施展?jié)撔行g后,則大大降低了被感知的可能。
行游途中,何考也開始祭煉新得到的法寶,所謂祭煉只是初步的,以神識與之溝通、感悟其靈性,首先就是那眼罩狀的隱娥紗。
他將其戴在頭上,并保持神識始終與之一體的狀態(tài),確實能極大地降低被發(fā)現的可能。但這種妙用,對山野中的虎豹有效,對人卻沒什么效果,除非別人看不見他!
為什么呢,因為戴著那樣一個黑眼罩,純純的顯眼包啊,任誰見了都會覺得奇怪,不可能不注意到!所以它的副作用,遠遠超出了潛行的效果。
看來想發(fā)揮隱娥紗真正的妙用,怎么也得等到突破四階、掌握御器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