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shù)荒丘。前人播種后人收,說甚龍爭虎斗!……不對,重新來?!?/p>
劉弘咳嗽一聲,收起說書人的做派,正色起來。
“自三皇五帝,至夏商周,諸侯并起,禮崩樂壞;秦一統(tǒng)而速亡;高祖提三尺劍,斬白蛇,開漢家四百年基業(yè);文景之治,倉廩豐實(shí);光武中興,再續(xù)炎漢……然桓帝以來,外戚宦官,賣官鬻爵,民不聊生……”
那簡陋的地圖,雖只有幾個(gè)點(diǎn)和幾條線,卻在少年劉備心中構(gòu)建起一個(gè)模糊的“天下”概念。
他知道了自己所在的樓桑里是多么渺小的一隅,知道了涿郡之外有幽州,幽州之外有洛陽,洛陽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他隱隱感到,有朝一日,他將會(huì)走遍天下!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眲⒑刖従從畛雒献舆@句話時(shí),劉備并不能完全理解。
“何謂民貴?非虛言。民,乃納糧之根基,服役之丁口,征戰(zhàn)之兵源。民安,則賦稅足,兵源廣,城池固。民亂,則根基朽,大廈傾。故為政者,縱有雄圖,亦需先安民、養(yǎng)民,使其能活、愿戰(zhàn)。”
英雄故事是劉弘授課的點(diǎn)綴。
自夏商西周至春秋秦漢,英雄豪杰層出不窮,故事總是極多的。
他講的項(xiàng)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卻剛愎自用,不懂用人,終至垓下悲歌;講的衛(wèi)青霍去病,深入大漠,封狼居胥,靠的是識(shí)天時(shí)、懂地理、善用騎兵之利;講的陳勝吳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道出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亂世豪言,更是“首倡者未必能成事”的前車之鑒。
劉備聽得似懂非懂。
他模糊地感覺到,阿父教他的,不僅僅是認(rèn)字算數(shù),不僅僅是天地之理,更是一種……一種如何在這殘酷世道中,以那些故事里的人為警戒,更好的“活”下去的方法?
這方法,似乎與士人們講的“仁義禮智信”大不相同。
……
劉弘吹熄了燈。
陋室陷入徹底的黑暗,只有窗外清冷的月光滲入。
黑暗中,劉弘的聲音低沉響起,如同夢囈。
“睡吧。明日,沙袋照舊。”
劉備蜷縮在席子上,身體疲憊不堪,心思卻馳游天外!
劉弘灌輸?shù)囊磺?,正以一種近乎粗暴的方式,嵌入他稚嫩的靈魂深處,為他鑄造一顆迥異于常人的“英雄之心”!
劉弘能猜到,這顆“英雄之心”,在未來的亂世熔爐中,將被反復(fù)鍛打,最終顯露出它復(fù)雜而強(qiáng)大的本質(zhì)。
英雄?梟雄?
誰知道呢?
畢竟,石頭里蹦出來的猴子,既可能是齊天大圣,也可能是斗戰(zhàn)勝佛。
始終是薛定諤的猴子啊!
樓桑里的燭火熄滅了,但少年心中的火焰,才剛剛點(diǎn)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