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第一個開口的人,無論當(dāng)世還是后世,對他的評價必定是十分復(fù)雜的。
既然如此,就讓他來說。
反正他的名聲一直都是毀譽參半,也不差這一件了。
同樣的話,從李吉甫的嘴里說出來,跟李宥說的份量是不一樣的。
殿內(nèi)原本有些凝滯的氣氛立刻就重新活了過來,眾人紛紛開口表態(tài),支持讓雁來暫代皇帝掌管朝政。
接下來就是討論要給她什么樣的待遇了。
這時候,就能明顯看出來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了。
總體來說,可以將在場眾人分成兩派。
其中一派認(rèn)為,暫代國政只是作為一個過度,給雁來的待遇,自然要按照她將來會受禪登基來準(zhǔn)備——先封大國,之后再加九錫,加殊禮和各種頭銜。
另一派則還抱著天真的幻想,覺得皇帝已經(jīng)這樣了,雁來大權(quán)獨攬,應(yīng)該止步于此、維持現(xiàn)狀。
所以他們?yōu)樗?guī)劃的路線是……入閣拜相。
這也就意味著,她現(xiàn)有的安西節(jié)度使、幽州節(jié)度使和回鶻可汗的職位都要卸任,在名義上失去掌管軍隊的權(quán)力。
只能說,挺有想象力的。
郭貴妃都被氣笑了,這些人可真敢想。
就連那些只占了州之地的藩鎮(zhèn),得著了機會都想登基稱帝,雁來憑什么要在只剩下最后一步的時候,止步于此?
她又不是儒生,最高的理想就是“致君堯舜上”,做個宰輔重臣。
不過也不需要郭貴妃去反駁,李吉甫一個人就能將他們駁得啞口無言。
李吉甫愿意開口,首倡此事,就是為了盡量減少波折,讓權(quán)力能夠平穩(wěn)過度,對這些還想瞎折騰,無端制造障礙的人,自然也沒什么好臉色。
求人就要有求人的樣子,搞這種小聰明,真當(dāng)別人看不出來嗎?
要真是拎不清的糊涂人也就罷了,但在場的都是人精,只是心存僥幸,非得折騰一下,更加可恨。
等這一派的人都閉了嘴,商議才又繼續(xù)。
前置程序不能少,更不能急,所以第一步,只要給雁來該封大國,再把加官提一提,變成實職,也就夠了。
不過這大國要怎么封,也令人犯難。
一般來說,給重臣加封國,一般都是選他的勢力范圍所在的那一片,而所謂的“大國”,通常指的是東周、也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曾經(jīng)稱霸一時的諸侯國。
但問題來了,雁來的勢力范圍主要還是在西域。
這片地方大倒是夠大了,但古代可不屬于中原王朝,自然不會有對應(yīng)的封號。